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东方社会发展的理论与中国近现代的社会实际相结合而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回答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将在中国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以及如何建设这一国家和社会的问题。它的创立,当然首先是毛泽东的功劳,他是这一理论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人。但这一理论又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尤其以党的理论家著称的刘少奇,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刘少奇以其特有的理论勇气、才华和求实精神,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及其建设作了多方面的积极探索,从而坚持、深化、丰富和发挥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深入研究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对毛泽东思想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本文对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落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学说成功运用于中国的实际所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因此,在梳理和总结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时,本文认为,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论断等三个部分。第二部分,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问题的认识。本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前后,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需要指出的是,刘少奇关于以上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从本质上讲,是对毛泽东建国前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问题的认识的补充和发展,当然,其中有些内容在视角或其他方面与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同,也可以说,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的认识和看法。第三部分,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期,按照中共中央内部的分工和安排,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的思考。本文认为,从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前后,到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开始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之前这段时期,刘少奇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并有着较鲜明个人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构想。第四部分,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政治建设的思想。本文认为,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是第一位,也可以说,这一理论主要是由他创立的。而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刘少奇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建设也有着较多的阐释,其中有些观点和见解是对毛泽东提出的理论观点的具体阐释,有些则是对毛泽东提出的理论观点的进一步补充和发展。第五部分,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构想。本文认为,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是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富争议性的。他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的思考和认识,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前后,存在着明显的变化。第六部分,刘少奇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党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分析和阐释。本文认为,刘少奇作为党内分管党务工作的领导人,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实际对七届二中全会中有关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党的历史使命的规定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阐释,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党所担负的具体历史使命作了完整地详细的分析和阐述。第七部分,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的特色。本文认为,在刘少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中,贯彻着一些具备线索性质的思想内容,如十分重视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的协调并进;突出强调个体经济等资本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合作社在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工具性”职能;比较注重新民主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的合作性,这些比较独具个人理论色彩的思想观点,能够连接和解释他思想中的一些核心观点和主要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