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水热法,以多磷酸钠为分散剂,填充度为75%,在乙酸锌和硫化钠前驱物中掺入一定量的乙酸锰或硫酸铜,在一定浓度的表面修饰剂条件下,反应温度120℃、150℃、180℃、恒温14小时、合成了高质量的掺杂Mn、Cu离子的ZnS纳米发光材料。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推测,探讨了表面修饰剂浓度、反应温度、掺杂浓度、溶液的pH值对产物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在反应温度180℃,合成了ZnS:Mn的纳米荧光粉,随着表面活性剂掺入量的增加,发光亮度增加,粒径减小,当C19H42BrN:Zn=1/5时,发光亮度达到最大,得到粒径呈球形,颗粒分散均匀,平均粒度为50nm的ZnS:Mn纳米发光粉体,且ZnS:Mn纳米粒子的荧光发射峰红移,表现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但发光亮度不会随着表面活性剂一直增大,继续增加亮度下降。通过调节掺杂Mn, Cu离子的浓度,合成了颜色变化的ZnS:Mn, Cu的纳米发光材料。同时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反应温度、pH值、Cu离子的掺杂浓度合成了ZnS:Cu纳米荧光粉,找到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50℃,表面活性剂与锌离子的质量的比是1/5,pH=6,Cu离子的掺杂浓度0.2%。水热条件下合成的ZnS基纳米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发光亮度和分散性。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样品的影响,实验发现在溶液中引入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样品的发光亮度和调整其形貌,该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材料的稳定性能,为制备高质量的纳米发光材料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