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由“时代母体的孕育”、“‘四梦’梦幻意识论”和“情的哲学”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时代母体的孕育”,论述了汤显祖面临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思潮以及他的家世、交游概况,从历史的层面上对其思想作出初步的把握。本文认为时代的积弊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万历时期畸形共存,这影响了汤显祖的承担意识与对个人本体性价值的发现和认可;具有江西地域特色的心学强调主观精神,在发展过程中走向感性化,而佛学尤其是禅具有对感性生命重视的特点,其情、理的思想也从反面促使汤显祖主情思想的形成;汤显祖的家世、交游影响了其精神世界“儒”与“仙”的二重归属,“儒俭”则是主要人生价值取向。 第二部分“‘四梦’梦幻意识论”,分为“《紫钗记》与《牡丹亭》”、“《南柯记》与《邯郸记》”这两个方面来论述。认为前二梦总体上是典雅骆荡的浪漫之花,尤其是《牡丹亭》,对情的主动性的肯定以及对“有情之天下”的呼唤,具有明显的人文倾向;前二梦同时也体现了时代气氛下清醒的写实精神与悲剧意识。儒家具有“士志于道”的传统,“道”同时具有人间性格,汤显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作为个性思潮中的特出人物,在后二梦中又体现出强烈的反思精神,反映了整体社会道德的失落以及土人出路的迷惘;本文对后二梦的宗教现象进行阐释,认为成佛成仙是对现实存在的否定,它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八仙的民间神话传说而非宗教特色,表现出无路可走的痛苦和对现世幸福的执著。 第三部分“情的哲学”,是全文论述的重点。对“情”的哲学概念的提出、“情”的内容、“情”与“理”的关系作了系统分析。“情”的哲学概念的提出,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重点论述了情与儒家、情与禅道的关系:认为儒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承担意识)与对内的理想人格,并形成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禅作为宗教的同时,仍然保持对感性世界的兴趣,禅道都对个体自由作了肯定,在确认儒学对汤显祖哲学思想影响的同时,禅道的积极影响也不可忽视。汤显祖的哲学思想散见于他的各类作品中,这里对“情”的哲学内容作了大致界定,认为情是纯粹的创造力、生命力,意味着对主体人格的确认,最终指向真正的生死关怀,即情以统理。在“‘情’、‘理’关系分辨”这一部分,概述了“情”与程朱“天理”的对立,同时肯定了情以统理这一方面的内容,认为理是本质化了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