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多年气象数据,对WEPP模型在天山西部中山带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其研究成果不但会拓宽模型的应用范围,而且也会为建立适用于我国特殊环境的侵蚀预报模型提供思路和方法。
1、选用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2006年的气象数据,整理出模型运行所需要的四个气象数据输入文件;运行模型,根据模拟结果,统计出相关气象因子的模拟值,并与实测值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利用BPCDG模拟出降水、气温在数值上和年内分布上均与实测值较为符合。选择模型有效系数E作为评价指标,经计算,多年月平均最高温度模拟的有效系数为0.8264;多年月平均最低温度模拟的有效系数为0.1736;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模拟的有效系数为0.9446;月最高温度模拟的有效系数为0.9968;月最低温度模拟的有效系数为0.8983;月降水量模拟的有效系数为0.7938,从而确定了BPCDG模型在寒区山地生态系统中的适用性。
2、以CLIGEN模型为研究平台,根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1978-2007年降水和气温的月平均资料以及在全美范围内选择参证站点得到的其他气象因子,利用CLIGEN模型分别模拟出积雪站的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选择模型有效系数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评价指标,作为3个站点最优选择指标,最终确定HIBBING站点为最优参证站。HIBBING站点的模拟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的模型有效系数E分别为0.9800、0.9563、0.9965,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7.18%、10.70%、8.30%,从而确定了CLIGEN模型在天山西部中山带的适用性。
3、揭示区域气候变化,可以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优化与调控、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利用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1968-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天山西部寒区山地生态系统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在20世纪70年代属偏冷干时期,80年代为逐渐转暖的偏暖湿时期,90年代为异常暖干时期。21世纪前四年气候较为暖湿.该区气候整体上向暖湿方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