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TA2小鼠高转移乳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外源性HSP90抑制剂17-DMAG对其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明确HSP90在TA2小鼠乳腺癌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转移相关分子MMP2、MMP7、MMP9、α-微管蛋白、整合素α4、αL、β2等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17-DMAG抑制TA2小鼠乳腺癌转移的相关机制。方法:1.选取40只正常成年雌性TA2小鼠,自小鼠左侧鼠鼷部接种TA2小鼠高转移性乳腺癌细胞悬液(1×10~5/m1),0.2ml/只,并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20只/组。接种后每日观察小鼠活动状态及成瘤情况,待触及肿物后腹腔给予17-DMAG,1mg/只/次,一周两次,同时测量肿瘤大小,绘制生长曲线。2.分别在给药后第14天(给药4次后)和第21天(给药6次后)将给药组和对照组各处死10只小鼠,完整剥离小鼠移植瘤组织和肝、脾组织,称重,留取部分新鲜肿瘤组织,TRIzol法提取组织RNA,紫外分光法进行RNA定量,进行Real-time PCR。剩余组织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从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给药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中MMP2、MMP7、MMP9、α-微管蛋白、整合素α4、αL、β2 mRNA的表达。结果:1.给药组和对照组移植瘤生长情况接种瘤细胞悬液4天后于小鼠鼠蹊部皮下可触及肿块,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和移植瘤生长时间的延长,小鼠逐渐出现活动能力和体表温度降低等状态改变,尤其是对照组小鼠。部分小鼠在实验过程中因肿物生长速度较快、转移较重或给药过程中不慎刺破小鼠腹腔脏器而死亡,所以最后(给药21天)收集到的标本为给药组16例,对照组13例。2.给予17-DMAG后,给药组小鼠移植瘤生长较对照组明显缓慢,尤其是给药前期。给药后第14天给药组小鼠移植瘤的平均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第21天,两组小鼠移植瘤平均体积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3.给药组小鼠肝、脾转移率分别为31.25%,81.25%,对照组小鼠肝、脾转移率均为92.31%,给药组小鼠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脾脏转移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虽然给药组小鼠脾转移率未降低,但是镜下可见脾脏结构大致轮廓正常,转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小,仅在淋巴细胞之间可见散在的单个瘤巨细胞。4.给药后第14天给药组小鼠移植瘤、肝和脾的重量均低于对照组小鼠,其中瘤重和脾重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重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第21天给药组小鼠移植瘤、肝和脾的重量均低于对照组小鼠,尤其是脾重间的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给药组肿瘤组织中MMP2、MMP7、MMP9、α-微管蛋白、整合素αL、β2的表达(分别为:0.2133±0.11 81,0.0305±0.0273,0.0833±0.0606,0.145±0.055,0.199±0.033,0.272±0.042)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4621±0.2338,0.2193±0.1430,0.2300±0.0510,0.450±0.109,0.307±0.027,0.389±0.09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整合素α4的表达(0.13±0.052)稍高于对照组(0.12±0.04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Real-time PCR的结果显示给药组MMP2、MMP9、整合素αL、β2 mRNA的表达(分别为:0.0013±0.0004,1.034±0.784,0.0020±0.0011,0.0094±0.0037)均低于对照组(0.0010±0.0003,2.318±1.294,0.0037±0.0023,0.0183±0.00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P7、整合素α4 mRNA的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17-DMAG能够明显抑制TA2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早期的生长及远处转移。2.根据17-DMAG干预实验结果,表明17-DMAG与HSP90结合后可以抑制HSP90的生物学功能,降低TA2小鼠乳腺癌肝脾转移率,推测TA2小鼠乳腺癌的高转移特性可能与其高表达HSP90有关。3.17-DMAG给药组MMP2、MMP9、MMP7、α-tubulin、整合素αL、β2表达下调,因而推测其机制可能是17-DMAG与HSP90结合后,影响了肿瘤转移过程中相关分子(如MMP2、MMP9、MMP7、α-tubulin、整合素αL、β2)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