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再生因子Bmi-1及PCNA在恶怀黑素瘤中的表达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auv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起源于皮肤黑素细胞的肿瘤。它转移早、死亡率高、手术后易复发、对化疗药物不敏感,且病因及机理不明。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尽管恶黑病人的5年存活率及预后都有显著提高,但其发病危险系数及总体死亡率却逐年上升,尤其在成人原发肿瘤中增加速度更快。恶性黑素瘤可以分为皮肤原发性黑素瘤(primary melanoma)和转移性黑素瘤(metastatic melanoma),也称侵袭性黑素瘤。转移性黑素瘤与皮肤原发性黑素瘤相比具有病程更短,治疗效果更差的特点。   多梳基因家族(Polycomb group,PcG)由多种与细胞周期和增殖相关的转录抑制子组成,是一个染色质表观遗传修饰因子家族,最初是作为同源盒基因(Hox)的抑制因子被发现,其成员在参与造血、前后轴形成等生命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使其靶基因沉默。在维持干细胞的生理活性方面,PcG对部分分化和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抑制;在基因的分化表达过程中,它们对不同靶基因进行阻遏或去阻遏化。   Bmi-1(B-cell 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1)是多梳基因家族(Polycomb group,PcG)中的一员,其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作为一种干细胞再生因子已经证实在多种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TSC)中表达异常增高。Bmi-1是1991年在荷兰癌症中心小鼠淋巴瘤细胞中作为一种原癌基因被发现的。新近研究显示Bmi-1做为干细胞再生因子在多种肿瘤的TSC中表达高于非TSC,而且将其敲除后,肿瘤的自我更新能力、肿瘤大小、细胞克隆能力,以及动物体内实验的移植成瘤性和传代能力等均明显下降。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酸性蛋白,首先由Miyachi等[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发现并命名。PCNA是真核细胞DNA合成所必需的辅酶,具有协调DNA复制、调控细胞周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调节DNA合成和细胞增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增殖旺盛的细胞中PCNA呈强阳性表达,而在静止期细胞中为阴性表达,且其合成量与细胞增殖状态成正相关,在细胞G1期开始升高,于S期达到峰值,M期降至最低点,与DNA的合成量曲线相一致。因此,可以通过监测PCNA的量来间接反映局部细胞的增殖状态,是细胞增殖的理想标记物。目前,有关Bmi-1在MM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国内外有关Bmi-1在MM中表达及意义的报道也十分罕见。为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MM(皮肤原发性黑素瘤26例,转移性黑素瘤10例),30例皮内痣,5例人黑素瘤A375细胞裸鼠移植瘤标本中干细胞再生因子Bmi-1、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期探讨Bmi-1、PCNA与MM的临床病理联系。   目的:   探讨干细胞再生因子Bmi-1及PCNA在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材料与方法:   (1)收集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手术切除的标本,其中恶性黑素瘤36例(26例皮肤原发性黑素瘤及10例转移性黑素瘤)、皮内痣30例。5例人黑素瘤A375细胞裸鼠移植瘤标本来自河南省肿瘤病理重点实验室。   (2)所有病理标本均由两位临床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确诊。   (3)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MM,30例皮内痣,5例A375裸鼠移植瘤中Bmi-1及PCNA的表达。   (4)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采用独立多组二分类资料的卡方检验、四格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2×2配对资料的相关性分析。检验水准均为α=0.05。   结果:   1.Bmi-1的表达   Bmi-1蛋白在恶性黑素瘤、皮内痣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11%、2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3,P=0.001<0.05),A375细胞裸鼠移植瘤为100.00%;皮肤原发性黑素瘤和转移性黑素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7.31%、7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0,P>0.05)。   2.PCNA的表达   PCNA蛋白在恶性黑素瘤、皮内痣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56%、1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614,P<0.001),A375细胞裸鼠移植瘤为100.00%;皮肤原发性黑素瘤和转移性黑素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07%、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36,P>0.05)   3.Bmi-1与PCNA相关性分析   恶性黑素瘤中,Bmi-1与PCNA蛋白阳性率呈显著相关(x2=6.62,P=0.01,r=0.40)。   4.Bmi-1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的关系   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Bmi-1表达阳性率的高低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显著相关性。((r1=0.115,r2=0.108,r3=0.205,P均>0.05)。   结论:   1.人恶性黑素瘤及A375细胞裸鼠移植瘤中Bmi-1均高表达,提示Bmi-1可能介入了本病的发病过程。   2.恶性黑素瘤中,Bmi-1与PCNA蛋白阳性率呈正相关,表明肿瘤组织中存在增生活跃细胞,可能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有关。   3.皮肤原发性黑素瘤和转移性黑素瘤中Bmi-1、PCNA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二者在原发性和转移性黑素瘤中表达一致。
其他文献
目的眼膏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在结膜囊内维持长时间的有效药物浓度。其主要是由药物成分和赋形剂制作而成,赋形剂的选择不同,可能导致眼膏对眼表或药物作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