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我国东亚飞蝗重点发生区之一的河北省黄骅市为研究区,基于遥感技术,并结合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和地面遥感测量,研究东亚飞蝗发生与成灾状况的地域分布,提取飞蝗密度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遥感提取的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信息,研究土壤水分含量与东亚飞蝗发生的关系。 在研究中,利用多时相TM/ETM+遥感影像数据,分别提取出了东亚飞蝗(夏蝗)大发生年(2002年)的植被在受为害前、后的光谱信息,并通过监测受飞蝗为害的植被受损程度,判断蝗灾发生的程度及分布状况;以受灾植被指数信息为基础,进一步提取出了飞蝗密度的分布状况,并得到了黄骅市三个重点蝗区夏蝗发生时的飞蝗不同等级密度分布图。 通过本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在研究区黄骅市蝗区内,东亚飞蝗(夏蝗)孵化后期土壤水分含量越低,飞蝗发生为害的程度越高,即土壤水分含量偏低的地方更能为东亚飞蝗的发生提供适宜的生境。 (2)在研究区,土壤水分含量状况对东亚飞蝗发生影响的主要时段是在秋蝗的产卵期(9~10月)和夏蝗的孵化期(3~5月)。在此期间,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对东亚飞蝗的发生带来不利影响。 (3)综合考虑土壤水分含量和地表温度表明,东亚飞蝗秋蝗产卵期和夏蝗孵化期的土壤干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在东亚飞蝗的发生为害年份,土壤“干燥度”明显高于未发生为害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