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i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自出现之日起,就带给教育者无限的遐想与期望。从爱迪生到乔布斯,历经一个世纪,在众多技术所带来的教育期望中,试图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而改变教育现实的教育理想是几代教育技术人和教育研究者始终不变的追求和信仰。然而,在近百年的已经融入了信息技术的教育现实恰恰又在讲述着有关信息技术神话的另一个故事:学校教育并没有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发生根本性改变,教师依然还在沿用与百年前相似的教学方法,学校依然固守着有明晰空间概念的教育场域。实际上,这个深刻的教育现实一直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关注,他们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实践路径,可是,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即使教育研究者已经明确提出技术改变教育的清楚路径,即是在学校教育的内核——课程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的整合,然而,技术整合到课程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已经发展百年的信息技术始终还是难以整合到教育中,或者更进一步说,整合到课程教学中。正是基于此,才形成本研究的研究问题。显然,在由信息技术所塑造的个体日常生活经验和与之形成的基于信息技术的个体日常生活方式所构建的生活世界中,个体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已经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另一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路径,即当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由少数人掌控和使用时,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每一个社会个体实现交流、学习、理解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时,信息技术具备了整合到课程中,并引发教育变革的可能。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视角,展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首先,带着个体日常生活方式正逐渐由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研究视角深入日常教学实践,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了解目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在分析教师、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内容的基础上,发现两个长期存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中的迷思。迷思之一是教师认为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教学中并不涉及更新原有的教学法知识;迷思之二是教师普遍认为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长期学习兴趣,但从学生问卷中反映出的现实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并没有对学生产生长期学习兴趣发挥决定性作用,甚至还有研究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属于教师的初级教学法知识。故而,围绕上述两个迷思,进一步展开研究。第二,以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本部分的研究起点,目的就是要解答存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的两个迷思。通过研究已有和目前最新的有关学习兴趣、学生投入的国际研究动态后发现,就包含了学习兴趣的学生投入研究,还没有引起我国教育研究界的足够重视。更重要的是,要真正实现学生投入,需要从学习环境、学习评价、课程设计三个维度进行思考,故而,在本部分中,又进一步就学习环境理论的新趋势、新的学习评价方式以及课程设计的新元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当前的课程设计研究中,以建构主义为导向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设计已经成为课程设计的主流,故而,在分析近三年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地平线研究报告的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对作为课程设计新元素的新技术展开深入地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国际教育研究领域已经普遍高度重视以移动技术和智能技术为主引领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尤其是在苹果公司于2010年推出iPad,以及App Store中教育类应用软件数量和种类的不断增加之后。故而,在研究了国际上主要的教育类应用软件排行榜以及苹果公司在教育市场所具有的绝对影响力,最终选定苹果公司旗下的iPad+Apps作为将要运用于课程分析与设计的信息技术。并主要对App Store中的教育类应用软件进行了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进入基于iPad+Apps的旨在为实现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课程设计研究。第三,在本部分中,主要是结合第二部分的有关学习环境、学习设计等理论研究,原创性地提出了设计iPad+Apps学习环境的原则、iPad+Apps学习环境的特征、iPad+Apps学习环境中课程设计的原则以及新型的评价策略。通过提出上述一系列基于iPad+Apps的课程设计原则等要素后发现,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iPad+Apps的作用,教师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故而,通过选取中学地理和历史课程作为设计对象,初步实现基于iPad+Apps的课程设想。第四,侧重研究通过iPad+Apps,实现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建构,并提供了具体的一系列的技术操作建议。试图在研究中呈现一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第五,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后发现,当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已经由于学生日常生活的信息技术化有可能发生一种实质性的变化,而且可以把这种变化理解为一种教育文化形态的变化。作为信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数字化一代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原有的教育文化形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如果当下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日常课堂教学依然不从实质性进行转变,只怕将有可能会引起文化传统传承的断裂。所以,通过本研究,主要获得两个研究结果,一,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教育学界始终关注的老研究问题,但是由于缺乏从个体生活经验的视角解读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力,故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已经陷入一种僵化的研究困境,而本研究所提供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正试图打破这一僵局;二,从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当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系统化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因为,以一种新的方式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已经不单纯意味着实现个体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已经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意蕴。
其他文献
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全世界消灭了天花疾病。天花是由痘类病毒的"人天花病毒"引起,天花消灭后,对天花病毒该如何处理呢?人类社会对这一问题陷入
哲学要研究人,必然思考人的死亡,死亡问题不能排除在哲学研究的对象之外。马克思主义死亡哲学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它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三大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于辐射源的信号到达时间(TOA)和到达方向(DOA)信息,利用修正增益扩展卡尔曼滤波方法,对固定单站侦察设备的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无源定位,仿真计算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在教育系统的体现与深化即是依法治教,而依法治教的核心主体之一是教师,新时期高校教师如何践行依法治教关涉高校师生法治意识的提高、学校管理的法治化发
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是构成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探究人类命运和社会未来发展的独特视角。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上创
教育的全球化使得很多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去接受不同于国内的高等教育,而更多的学生则选择留在国内,高校就需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接触世界的机会。除了给学生提供品类繁多的
<正>新兴电子支付工具的不断涌现、电子支付交易量的不断增加,适应了电子商务发展和支付服务市场细分的需求,逐步成为中国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潜在管理风险和业务
随着各国不断进入社会老龄化,需要为一些行动不便或失能的老年人提供长期服务,以满足其生理和心理需求,老年人已成为长期照护的主要对象。本文研究了发达国家利用不同筹资模
一样心态两般参悟──《始得西山宴游记》与《前赤壁赋》对读贾文丰过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苏武的《前赤壁赋入人们很容易发出“何其相似乃尔”之;叹。前会乐山”,‘施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实质上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近年来,中国发展道路成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大问题。现代化是中国发展道路的主题,是中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