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碱地是广泛分布的一种低产土壤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北的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东部沿海的滨海地区。严重的盐碱化,使土地的利用率降低,荒地增多,加深了人多地少的矛盾。本文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材料,通过液培试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NO/SA与Ca复合对盐胁迫下小麦矿质元素吸收与氧化还原状态的影响;有机肥对盐碱土的改良效应及其缓解小麦盐胁迫的效应与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K/Na平衡在小麦盐胁迫下有重要作用,植株内较高的K/Na值利于小麦的生长,根际适宜的生长状态(较高的Ca/Na)或者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低含量的盐浓度,都有利于植株维持较高的K/Na值。特别是适宜浓度的Ca缓解过量Na造成的单盐毒害,有利于维持细胞离子平衡,改善小麦生长状况。2高浓度的Na造成的氧化胁迫影响小麦植株的氧化还原平衡;外源激素(NO、SA)对于盐胁迫下小麦植株有明显缓解效果,一方面降低活性氧的产生,如降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含量,膜脂过氧化水平,增强质膜稳定性;另一方面提高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水平,特别是提高SOD活性水平。3信号转导在小麦盐胁迫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施用外源调控物质NO和SA调控小麦生长发育,缓解小麦盐胁迫,而Ca2+作为第二信使在信号转导中起到重要作用。4有机肥的施用对滨海盐碱土有明显的改良效果,显著降低了土壤盐碱化(水溶性盐总量、pH、电导率),特别是在小麦开花期,中、高量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盐碱化明显改善,试验各处理间效果差异显著;施用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中水溶性钠和交换性钠的比例,ESP和SAR值降低。有机肥施用量15吨/公顷时,滨海盐土的理化性质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5有机肥的施用促进了小麦生长,提高了籽粒产量。有机肥施用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氧化能力,延缓花后叶片的衰老;降低小麦植株茎、叶、穗各部分的Na含量,提高氮素利用水平。有机肥施用量15吨/公顷时,小麦产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