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鼠脑内即早基因c-jun mRNA的表达前言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ulti-infract dementia,MID)是指由多个脑梗死引起的以痴呆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管性痴呆亚型。随着世界老龄化趋势的发展,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即早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s,IEGs)是指可被第二信使诱导、对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应答的一类基因,属于原癌基因家族。即早基因c-jun是IEGs中的一种,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细胞中。正常情况下呈低表达,难于检测;局灶性及全脑缺血后可明显诱导即早基因c-jun的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目前有关脑缺血再灌注后c-jun基因表达的报道很多,而关于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后c-jun基因是否表达及表达规律的报道很少。为此我们通过改良的微栓子法建立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鼠脑内c-jun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规律性。为深入探讨c-jun基因在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实验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及分组1、来源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350±50g,由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分组按照实验设计随机分组: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多发性脑梗死后2h、4h、24h、5d、7d、15d、24d、30d组,其中多发性脑梗死后2h、4h、24h、5d、7d组称为多发性脑梗死组(各组n=8),多发性脑梗死后15d、24d和30d组根据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分为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组(各组n=8)和多发性梗死性非痴呆组。二、实验器械、设备及药品试剂1、实验器械、设备显微外科手术器械一套(包括动脉夹一个)、手术操作台;石蜡切片机、石蜡包埋机;37℃温箱;4℃冰箱;光学显微镜(OLYMPUS);37℃水浴箱;Morris水迷宫装置;显微图象分析系统;计算器;灌注器。2、药品试剂10%水合氯醛;4%多聚甲醛;碘伏;梯度酒精、二甲苯、苏木素、中性树胶、蒸馏水;c-jun原位杂交试剂盒;SABC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生理盐水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氯化三苯四氮唑(TTC)。三实验方法1、采用改良的自体血栓微栓子法建立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动物模型2、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3、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模型是否成功4、常规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大鼠大脑的组织学变化5、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c-jun mRNA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一、TTC结果正常脑组织染色为红色,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各组大鼠脑组织均可见白色点片状梗死区域。二、Morris水迷宫结果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组大鼠定位航行实验的成绩落后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空间探索实验中痴呆组大鼠穿过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三、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层次分明,形态结构正常。多发性脑梗死各组大鼠大脑皮质、皮质下白质及基底节区神经元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周围间隙增宽,有大量坏死神经元,胞体肿胀、胞浆淡染、胞核溶解、结构不清,梗死边界区可见大量固缩神经元。四、c-jun mRNA的表达正常大鼠脑内即有少量的c-jun mRNA的表达,假手术组的表达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发性脑梗死组大鼠脑内c-jun mRNA高表达,以大脑皮质及海马区表达为主,与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动态观察发现,大脑皮质区c-jun mRNA在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后2h开始高表达,至1周左右仍高表达,各组内比较表达无显著性差异;海马区c-jun mRNA在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后2h开始高表达,4h达高峰,至1周左右仍高表达。梗死后15d、24d、30d组中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及多发性梗死性非痴呆各组大鼠脑内c-jun mRNA的表达均开始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发性脑梗死后15d、24d、30d组中痴呆组与非痴呆组之间相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目前许多学者针对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建立了一些动物模型,但均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本实验采用自体血栓制作的微栓子法制备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模型。大鼠在梗死后经TTC染色、HE染色、Morris水迷宫实验等检测表明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模型制备成功。该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临床上梗死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缺血效果可靠,有利于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但缺点为操作较复杂。局灶性或全脑缺血后可使脑组织发生即刻的生化反应,缺血后数分钟即可见即早基因的表达增多。本实验研究表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脑内均有少量c-jun mRNA表达,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多发性脑梗死大鼠脑内c-jun mRNA均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发现,c-jun mRNA在多发性脑梗死后2h开始高表达,至1周左右仍高表达。多发性梗死性痴呆组及多发性梗死性非痴呆组大鼠脑内c-jun mRNA表达有所减少,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c-jun mRNA仅在多发性脑梗死早期表达,多发性脑梗死后期及痴呆已形成时表达明显减少,这些结果可能与实验动物例数少、所选动物模型不同等有关。结论1、采用自体血栓制作的微栓子法制备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模型,经TTC染色、HE染色、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表明模型制备成功。2、多发性脑梗死后即早基因c-jun mRNA呈规律性高表达,而多发性梗死性痴呆大鼠脑内c-jun mRNA表达未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