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是集医药化工和生物质能源于一体的多功能经济树种。其经济开发价值被广泛关注,造林面积不断增加,在重庆地区亦被广泛推广种植。但因集约种植技术的缺乏,导致无患子幼林期抚育措施跟不上,限制了当地无患子种植产业的发展。施肥是营造丰产林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配方施肥能促进无患子幼林的快速生长发育,维持土壤肥力,提高种植效益,进一步促进无患子产业的发展。本文以2a生无患子盆栽幼苗为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施肥方案,共设置9个不同氮、磷配比施肥处理。通过研究不同氮、磷配比施肥对无患子幼苗生长指标、光合参数、植株养分含量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探讨出适宜当地无患子幼苗生长的最佳氮、磷配比,为幼苗快速培育、规范化栽培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9个不同氮、磷配肥处理中,T8(N2P1)施肥处理的无患子幼苗株高(163.44cm)、地径(2.14 cm)和全株生物量(373.05 g)皆最大,根冠比为1.11,4个生长指标与T1处理(N0P0)无患子相比,分别增加33.25%、57.64%、53.58%和2.78%。(2)在各光响应曲线参数中,T8(N2P1)施肥处理的无患子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Maximum Net Photosynthesis,Pmax)最大,达到17.02μmol·m-2·s-1,相比T1(N0P0)增加172.32%。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Yield,AQY)也是T8处理最大,其值为0.077 mol·mol-1,相比T1增加79.07%。叶片暗呼吸速率(Decrease Respiration Rate,Rd)最大处理为T9(N2P3),Rd值为1.96μmol·m-2·s-1,其余处理Rd大小范围在1.501.67μmol·m-2·s-1之间,差异不大。叶片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和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LCP)均为T8施肥处理最高,分别为1618.66μmol·m-2·s-1和140.02μmol·m-2·s-1,可利用光辐射宽度较大。(3)4、7、10月3个月份叶片日均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最大处理为T8(N2P1),其大小顺序为:7月(6.70μmol·m-2·s-1)>4月(4.98μmol·m-2·s-1)>10月(3.86μmol·m-2·s-1)。同时期与T1(N0P0)比较,4、7、10月份日均Pn分别增加7.57%、65.02%和1.58%,可见T8处理对无患子夏季日均Pn提升较大。比较不同N梯度处理和P梯度处理发现,无患子幼苗日均Pn随施N量或施P量增加先上升后减小。比较各时期不同处理无患子幼苗日均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r)得出,4月叶片日均Tr最大为T7处理(N2P0),其值为2.82 mmol·m?2·s?1,T3处理(N0P2)日均Tr最小,值为0.97 mmol·m?2·s?1。7月和10月日均Tr最大均为T1处理(N0P0),各施肥处理日均Tr均显著小于T1。3个月份无患子幼苗叶片日均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最大和最小处理各不相同。其中,4月份T5(N2P2)施肥处理日均WUE最大(7.59μmol·mmol-1),T8日均WUE最小(3.85μmol·mmol-1);7月T3(N0P2)处理日均WUE最大(10.61μmol·mmol-1),T9(N3P2)日均WUE最小(4.35μmol·mmol-1);10月T7处理日均WUE最大(6.71μmol·mmol-1),T2(N1P1)日均WUE最小(4.02μmol·mmol-1)。各时期日均WUE大小无明显规律。无患子幼苗叶片日均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S)在不同季节差异较大,7月无患子叶片日均GS显著大于4月和10月。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日均GS呈先增加后减小变化趋势。氮磷配施处理下,4月T3处理(N0P2)日均GS值最大(0.079 mol·m-2·s-1),T7处理最小(0.034mol·m-2·s-1);7月T7处理(N2P0)日均GS最大(0.122 mol·m-2·s-1),T3最小(0.041mol·m-2·s-1);10月T0处理日均GS最大(0.087 mol·m-2·s-1),T6最小(0.048 mol·m-2·s-1)。(4)9个施肥处理中,无患子幼苗全N含量范围为28.28-45.59 g/kg,T5(N2P2)施肥处理植株全N含量最高,T1(N0P0)处理全氮含量最低,T2T9处理植株全氮含量分别比T1增加32.25%、22.87%、52.96%、61.23%、55.80%、5.32%、29.45%、23.04%。各处理无患子幼苗全P含量大小在3.62-5.35 g/kg之间,其中最大值出现在T4(N1P2)施肥处理,最小值依然是T1处理,T2T9处理植株全P含量分别比T1增加1.43%、25.72%、47.62%、21.85%、4.66%、8.92%、21.22%、36.61%。各处理无患子幼苗全K含量大小在18.44-26.89 g/kg范围内,T6处理(N3P2)全K含量最高,全K含量最低处理为T1,T2T9处理植株全K含量分别比T1增加23.93%、1.26%、6.23%、22.09%、44.03%、0.44%、16.13%、42.75%。(5)对比不同施氮水平无患子幼苗全量养分发现,N2施氮水平的无患子植株全N含量最大,N1施氮水平的全P含量最大,N3施氮水平的植株全K含量最大。不同P梯度水平,P1水平植株全N含量最高,P2水平植株全P含量最高,P3施磷水平植株全K含量最高。本实验范围内,植株全N、全P含量随施N或施P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全K含量随施N或施P水平的提高呈增加趋势。(6)7月各处理土壤pH值大小在7.117.67范围内,10月份大小在7.377.69之间,变化不大。7月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为:11.7113.08 g/kg,10月为10.3212.82 g/kg,最小值皆出现在T1处理(N0P0)。7月和10月T6处理(N3P2)土壤全氮含量皆大于其它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小处理为T1处理(N1P1),其它氮、磷配比土壤全氮含量相差不大。对比不同处理土壤有效养分发现,7月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皆大于施肥前,与T1(N0P0)比较,各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皆增加,T5处理(N2P2)碱解氮含量最高,增加86.62%;10月各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与施肥前相差不大。7月T1、T7和T8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其它处理土壤有效磷皆增加,其中T3施肥处理增幅最大(256.89%);10月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依然为T3最大,为25.32 mg/kg。(7)以全株生物量和合理生物量分配为目标,建立肥料效应方程,模拟寻优得出氮、磷最佳配比。其氮、磷配比为:N:P2O5=3.78:1,推荐单盆植株年施氮10.05 g,施P2O5量为2.66 g,该施肥量是无患子幼苗生长的最佳施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