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晚报是中国社会主义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区别于党报和机关报的特色。文化是社会发展中必将涉及的领域,受政治经济的影响,又有着独特的价值。报纸作为信息载体,一方面其包含信息的呈现方式可以反映自身的发展状况;更进一步,从其所包含的内容中也可以窥探其他社会领域的发展状况。本文以20世纪60年文化领域的短暂繁荣为背景,以1957年到1967年间的《新民晚报》的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从报刊文章的特色变化着眼,采用文献分析、内容分析和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辅之以中国共产党党史、新闻史、各个领域的文化发展史等资料,来展现《新民晚报》在这一时期报道特点的变化及其所反映出的文化领域的一般情况,探究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得到相应的启示。文章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各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样本采集方法等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相关历史背景,包括时代背景、晚报界的发展情况、新民晚报的历史沿革等,为后文“繁荣”概念的界定提供依据;第三部分,从《新民晚报》的内容本身和文化领域发展情况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在新闻内容方面,依据体裁分为新闻(头版)、言论、副刊三部分;文化方面则从图书、电影、美术、音乐和舞蹈等领域展开分析。另将1957到1967年间《新民晚报》的发展历程以重大政治事件为节点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展示新闻报道和文化领域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与差别;第四部分中,作者试图依据第三部分中所展现的内容,从政治和报业自身寻找变化原因;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以史为鉴,得到对当今晚报行业和文化领域发展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