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虚证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中药贴敷经穴与非穴治疗虚证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在改善PSQI积分、睡眠结构、生存质量等方面的疗效差异,探讨与论证经穴在中药贴敷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虚证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即经穴组与非穴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中药贴敷干预,治疗组贴敷经穴,对照组贴敷非穴,敷贴隔日1次,连续干预8周。选择PSQI量表评分、睡眠监测及失眠症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为评价指标,评价时间点为干预前、干预中期(第4周)、干预结束(第8周)、随访(第12周),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情况本课题研究共纳入虚证失眠患者70例,治疗期间共脱落5例,干预前基线比较可知两组年龄、性别、病程、PSQI量表、睡眠监测数据、失眠症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经穴组有效率75.7%,非穴组有效率40.6%,经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主要指标--PSQI量表组内比较:同治疗前相比,经穴组在治疗4周、8周时PSQI总积分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穴组治疗8周后睡眠质量等6个PSQI子项目的单项积分均有改善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组仅在治疗8周时PSQI总积分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组睡眠障碍等5个单项积分有改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4周、8周时PSQI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在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4个维度的单项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次要指标4.1睡眠结构组内比较,同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出现深睡眠占比增加、浅睡眠占比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穴组REM占比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经穴组在深睡眠占比、浅睡眠占比、REM占比的改善上均优于非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失眠症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组内比较:同治疗前相比,经穴组在治疗4周、8周时失眠症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变化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组仅在治疗8周时评分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失眠症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在治疗4周、8周时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随访情况经检验,与治疗结束时相比,两组随访时PSQI量表积分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两组PSQI量表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两组安全性均较好,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经穴组与非穴组安全性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药贴敷治疗虚证失眠安全有效可行。2.贴敷经穴起效更快、疗程更短、疗效更佳,且在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4个维度疗效更佳。3.贴敷经穴可更有效地改善虚证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