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土群桩负摩阻力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ia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基负摩阻力问题较复杂,一直是工程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课题之一。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BAG07B01)的子课题“海底沉管隧道基础沉降控制技术研究”进行研究,主要进行了界面剪切试验、砂土中不同桩数和桩距的负摩阻力试验,分析了围载和边载作用下负摩阻力群桩的承载特性,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对比,探讨了港珠澳大桥实际工程背景的负摩阻力。  首先进行了接触面直剪试验,获得了试验土样与接触面材料剪应力与正应力的关系,得出试验砂土与钢接触面的抗剪强度指标。  对砂土端承桩进行室内试验研究,通过单桩、双桩(3D、4D、5D、6D)以及3×3群桩(3D、4D、5D)的系列模型试验,研究了桩顶荷载与地面堆载共同作用下,地基土固结沉降过程中桩基负摩阻力、中性点位置以及土体分层沉降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桩间距、桩基位置(中心桩、边桩、角桩)、桩数等因素对群桩负摩阻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载、桩间距(3D~6D)的增大,中性点位置逐步下移,最终基本位于距桩顶0.8~0.9L桩身处;当桩间距接近6D时,群桩效应趋近于零;群桩中负摩阻力大小和中性点深度表现为中心桩<边桩<角桩;边载作用与围载作用相比较:桩顶沉降偏小,负摩阻力偏小,中性点位置偏高,群桩中各位置桩所产生的负摩阻力基本一致;与围载的情况不同,边载作用下沉降比随土载的增加而减少。  对室内模型试验的中性点位置、下拽力以及群桩效应系数进行理论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值进行对比,所得结果差值在22.6%~41.3%之间。  对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室内试验与模型试验比较,负摩阻力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另外,针对港珠澳大桥的实际工程背景,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设计工况下负摩阻力的分布规律,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结论表明:从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港珠澳大桥设计时E1段可以考虑使用减载箱,持力层采用粗砂层即可。
其他文献
CFRP(碳纤维聚合物)加固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凝土结构加固新技术,有很高的研究与推广价值。有限元计算理论有助于混凝土结构加固分析,能够模拟结构中应力与变形情况,从而减少在试
部分包裹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和耗能性能良好,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性优越等优点,所以被用于旧建筑的加固改造和新建建筑物的多高层结构中。目前,国内外对部分包裹混
煤仓、矸石仓、溜煤眼等筒状硐室的常规施工方法有木垛法、普通法、吊罐法、爬罐法、钻井法、超深孔一次爆破成井法等。由于前四种方法危险程度极高,它们的使用已成为历史;钻井
结构竖向不规则布置和速度脉冲型地震作用是工程结构设计中两种极为不利的设计条件。本文将以往单独考虑的这两种不利条件综合考虑,研究其耦合效应对建筑结构抗震强度需求的影
仿生建筑是一种贴近自然、符合科学规律的建筑形式。因其设计巧妙、外观独特、结构合理及节约能源等优势,在当今耗能巨大、资源短缺及污染严重的社会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对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成本上升,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城市商业区的很多高层建筑往往功能上要求建筑底部具有较大空间用作餐馆、商场,而上部用为写字楼或住宅。不同建筑功能的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网壳结构在地面运动作用下动力失稳和动力强度失效等机理性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但取得的成果十分有限。此外,针对网壳结构的传统分析方法存在着大量假设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矿山已经进入地下开采,或者准备转入地下开采。露天边坡稳定性在矿山安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地下开采使得应力重新分布,在露井联合开采的相互扰动下
随着科技的进步,预应力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预应力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预应力会逐渐地损失,将使工程结构的使用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有效预应力进行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具有结构形式简单、平面布置灵活、有效降低建筑物高度、施工方便且工期较短等优点,板柱节点传递竖向剪力和不平衡弯矩的能力是影响板柱结构受力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