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约六亿(国家数据网)农民居住在广大的农村,全国现有大约260万个(南方农村报)自然村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造生态乡村环境,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有重要意义。农舍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大多对自己居住的的农舍进行了新建与改造,由于农民在农舍设计与建造方面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在新农舍的建设过程中向着媚俗化、制式化、单一化方向演变,粗放式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传统文化遗失。本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地区的农舍为研究对象采取样本,对具体农舍进行考察测绘,研究其设计与建造的内容,总结其设计特点,通过对比传统农舍的特点与新农舍的建造现状,探索一套现代农舍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设计思路,解决建造过程中聚落散乱、形式单一、功能不协调等问题。涪陵地域传统农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选址方面,根据山地地形依山而建,因地制宜。根据农耕文化传统,靠近耕田选址,与周边环境有机融合,形成了点状散漫式的聚落形态。二是平面布局方面,以“一”字式作为基础单元,随坡地变化,演变出“丁”字式与“凹”字式多样布局形态。由于“别财异居”的民俗习惯,灵活的组成“围合”式布局形式与院落空间。三是建筑营造方面,土木材料就地而取,彰显本土特色,穿斗结构统一灵活,适应空间变化,墙体建造技艺环保实用。四是生态形象方面,建筑形象与乡村环境有机共生,结构形式与乡土环境融为一体。传统农舍虽然在使用上已逐步被淘汰,但它所蕴含的设计思维,仍然可以为现代农舍设计提供灵感。涪陵地域新农舍建造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选址规划上,沿公路建新聚落不仅破坏了乡村原生态的斑块分布,不利于居住使用和村庄发展。二是建筑形态上,城市化的内部空间形态无法满足农民实际的生产生活需要,冗余的生活资料无序堆放也使空间拥挤不堪;外立面装饰采用铺贴或粉刷,手法单一形式单调;屋顶和门窗造型呆板,形象生硬。三是心理空间形态上,乡里之间公共空间构成不完善,地域性乡风民俗逐渐衰落,家庭院落空间被挤占,传统家庭文化发展受到抑制。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新农舍,虽然使农民的居住品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其中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农舍设计与建造上的特点,分析设计方法,对比新农舍现状,总结其问题,提出以下现代农舍设计与建造的思路:其一秉承“无为”的乡土设计理念。平面布局上做适当调整,农舍更新上注重改造;其二将生态宜居观念运用于建造设计。内部功能空间适应使用需求,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其三设计更新归复乡愁情怀。材料使用体现出本地生态环境特征,装饰形式蕴含地方文脉与田园农耕气息;同时作者分别选取了当地一处传统农舍改建和自建新农舍改造,用实践手段验证。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合,希望能够为今后涪陵地域农舍设计与建造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