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Embosphere微球的基础物理特性为临床使用微球化疗栓塞肝癌提供理论支持,以提高微球化疗栓塞肝癌的疗效;对比单纯微球组、碘化油组、碘化油+微球混合组化疗栓塞后对肝癌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肿瘤控制情况。[方法]肉眼观察Embosphere微球基本形态、振荡后的形态、磁场中的形态、对比剂混合均匀后的悬浮性。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单纯微球的形态、碘化油、5-氟尿嘧啶、三氧化二砷的基本形态结构,微球和碘化油、5-氟尿嘧啶、三氧化二砷之间相互结合的基本形态结构。用微球的吸水能力表示微球的溶胀度(swelling ratio,Rs),微球的溶胀度为RS=(微球吸水后的质量-微球干燥时的质量)/微球吸水后的质量x100%,微球下沉的速度表示微球的沉降率,微球沉降率υ =下沉的距离(s)/下沉的时间(t)。65例通过CT或MRI两种以上影像学方法诊断的原发性肝癌(PCL)患者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根据栓塞材料的不同分成三组:单纯微球组22例,碘化油组24例(其中加用明胶海绵颗粒17例),Embosphere微球+碘化油混合组19例。观察三组患者首次TACE术前与术后1-7天、1-3个月的肝肾功指标的变化,术后不良反应,复查上腹部增强CT或核磁共振MRI,根据mmRECIST标准评价首次TACE术后1-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情况。[结果]肉眼可见微球吸水后呈圆形,生理盐水中自由悬浮,分布均匀,无聚集现象,微球(100-300 μm)在生理盐水中2分钟内全部下沉,微球(300-500 μm)则24秒内全部下沉,生理盐水中微球(100-300 μm)沉降率 υ=0.0375cm/s,微球(100-300 μm)沉降率 υ=0.1875cm/s。微球的溶胀度为RS=90%;微球剧烈振荡后部分上浮于生理盐水上层聚集;微球在核磁共振1.5T或3.0T磁场中无趋向运动。微球与对比剂在(1:1.4~1:1.5)之间时悬浮性最好,悬浮时间长、均匀悬浮于溶液中间。在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扫描显微镜下,吸水状态下的微球呈圆形,表面光滑,大小、分布均匀;干燥状态下的微球呈椭圆形,微球体积缩小,表面凹凸不平,可见褶皱、裂纹、微水孔。微球能被碘化油包裹成块、成团、分布不均匀。微球表面能吸附大量的5-氟尿嘧啶、三氧化二砷,使微球携带载药的功能;碘化油能包裹5-氟尿嘧啶、三氧化二砷流动,具有趋向性。比较单纯微球组与碘化油组、单纯微球组与碘化油+微球混合组首次化疗栓塞肝癌术后1-7天、1-3个月肝功能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mRECIST标准评价首次TACE术后1-3个月肿瘤局部控制情况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mbosphere微球在生理盐水中和对比剂中的物理形态稳定;微球无磁性,磁场中无趋向运动;Embosphere微球与对比剂的比例在(1:1.4~1:1.5)时悬浮性相对较佳;Embosphere微球表面能吸附5-氟尿嘧啶、三氧化二砷固态结晶体;微球的溶胀度:微球的溶胀度为RS=90%;Embosphere微球+碘化油混合会聚集成团块状、微球直径变大不利于栓塞末梢血管;单纯Embosphere微球组栓塞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优于碘化油组、碘化油+微球混合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基本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