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苏州大学医学生通过控烟课程的实施,干预前后对控烟知信行的效果。2.为在苏州大学推广控烟课程模式并提高医学院老师和学生的控烟知识、技能和行为能力方面提供相关的证据。3.提高苏州大学医学生的控烟意识,使其能认识到自身在控烟领域中所担当的关键角色和担负的重要职责。方法1同过文献检索,查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控烟课程、控烟干预的研究。中文检索词为“控烟”、“控烟干预”。检索Medline数据库的主题词为tobacco control intervention。对查到的相关期刊文献进行整理分析。2.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中随机整群抽取不同专业医学生,在控烟课程干预前后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发放调查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以浙江大学医学部控烟研究中心的《基于中央政策支持的医学院校控烟倡导促动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指南》为参考,自行制定《医学生控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控烟知识、控烟态度与行为等有关内容。3.将所有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将有效问卷通过EpiData3.1录入数据并复核,用统计软件SPSS17.0和Excel2007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等。结果1.苏州大学学生吸烟及控烟知信行情况(1)吸烟行为情况:被调查的苏州大学355名学生中,平均年龄21.48岁。其中吸烟人数为27人,占总人数的7.6%,吸烟的27人均为男性,男性与女性之间吸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在吸烟的学生中,每天吸烟的共9人,占2.5%,其中医学生每天吸烟的人数为2人、非医学生每天吸烟的人数为7人;偶尔吸烟的总人数是18人,占5.1%,其中医学生偶尔吸烟为3人,非医学生偶尔吸烟为15人;尝试过吸烟,现在戒烟了的共59人,占16.6%,其中医学生尝试过吸烟占医学生总人数的15.4%,非医学生尝试过吸烟占非医学生总人数的17.9%。总体非医学生较医学生吸烟比例高。(2)355名苏州大学医学生及非医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情况:在被调查的355名学生中,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低焦油比普通卷烟危害小”、“低焦油比普通卷烟不容易上瘾”、“吸低焦油比普通卷烟释放的烟雾毒性小”、“低焦油比普通卷烟吸烟者容易戒烟”的知识认知方面,同意的人数比例相近,没有明显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在“吸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的认识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的认识明显高于非医学生。在控烟知识了解情况方面,在未进行控烟课程干预前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对“临床简易戒烟干预方法三要素”“倡导促动的‘"PCPA"模式”(即Proposition→Coalition→Publicity→Action,昌议→联盟→宣传→行动)、“控烟的政策举措MPOVER内容”(即监测烟草使用与预防政策;保护人们免烟雾危害;提供戒烟帮助;警示烟草危害;确保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提高烟税)的知晓率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控烟课程干预前,大家对控烟知识的知晓率明显较低,在无烟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控烟课程的设置,控烟知识的传授非常必要。(3)355名苏州大学医学生及非医学生对控烟的态度情况:被调查的355名苏州大学学生在对控烟的态度方面,“认为应该禁止卷烟广告”“应该在舞厅、酒吧和游戏室禁烟”、“应该在封闭的公共场所禁烟”、“应该对医生进行戒烟技能培训”、“认为健康工作者应该成为病人或大众的不吸烟楷模”、“认为医生在日常诊疗中应劝告病人戒烟”、“认为医生劝告病人戒烟是否应该使用戒烟产品”的态度方面,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态度差异不大。在“认为不可以出售卷烟给青少年”和“认为医生劝告病人戒烟对戒烟有作用”的态度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较非医学生更认可医生在劝告病人戒烟方面作用。在“是否应该在餐馆禁烟”的态度上,P<0.01有显著差异,非医学生比医学生态度更坚定。2.医学生控烟课程干预前后知信行情况(1)医学生干预前后基本情况干预前调查苏州大学医生学182人,干预后调查184人。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男性分别占37.9%和41.3%;平均年龄分别为21.48岁和20.93岁;民族情况均以汉族医学生为主。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医学生控烟知识掌握情况:经过控烟课程设置学习,干预后的医学生对“临床简易戒烟干预方法三要素”的认识,从干预前仅1.1%的医学生了解到56.5%的医学生掌握;“倡导促动的PCPA模式”从干预前仅1.6%的医学生了解到89.7%的医学生掌握;“控烟的政策举措MPOVER"从干预前仅1.6%的医学生了解到87.5%的医学生掌握。知识掌握情况显著提升。(3)干预前后医学生态度情况:经过控烟课程设置学习,干预后的医学生“认为应该禁止卷烟广告”、“认为应该在餐馆禁烟”、“应该在舞厅、酒吧和游戏室禁烟”、“认为应该在封闭的公共场所禁烟”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增加;“认为应该对医生进行戒烟技能培训”、“认为健康工作者应该成为病人或大众的不吸烟楷模”的比例较干预前明显增加。“认为不可以出售卷烟给青少年”的认知干预前后无明显差异,在干预前医学生在该问题认识尚比较一致、认识较高。干预后,在同意“卷烟涨价可以降低吸烟率”的态度上,从干预前的45.6%明显提升至74%;同意“烟盒上吸烟胃寒健康的警示有利于戒烟”的态度上,从干预前的17%明显提升至42.8%。(4)干预前后医学生吸烟行为情况对比:经过控烟课程设置学习,干预后的医学生每天吸烟的人数从干预前的2人降为0人,偶尔吸烟的人数较干预前减少1人。干预前后,在医学生吸烟行为上变化差异不明显。结论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医学生吸烟率为2.7%,干预后降低不明显。干预后医学生吸烟者每天吸烟的比例降为0,控烟课程对医学生的干预效果明显。研究表明,干预后医学生对控烟知识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说明控烟课程的设置与教授方式受到了医学生的认可,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干预后医学生对控烟措施的态度较干预前有明显提升,通过控烟课程的学习和控烟宣传,医学生已经意识到吸烟的危害和作为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为病人做好不吸烟的表率。不过仍有2.7%的医学生认为不需要对医生进行戒烟技能培训,尚有2.2%的医学生认为健康工作者不应该成为病人或大众的不吸烟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