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场地放大效应及其在地震动衰减关系中的应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动衰减关系在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危险性分析及为抗震设计提供定量设防标准等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场地非线性放大模型是地震动衰减关系(GMPE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构造,最好的办法是直接通过强震数据回归得到。然而,即使是在强震记录丰富的日本,其含有有效土体强非线性效应记录的数量太少,以至于单纯依靠强震记录还不能够推断出可靠的非线性场地模型。因此本文用数值模拟方法来获得场地反应谱放大比。本文选取的基岩强震动记录是来自日本和PEER数据库中不同类型的地震。这些记录的矩震级、震源距和峰值地面加速度分布范围广泛。建立的一维模型是基于日本Kik-net强震台站实测剪切波速资料,台站的场地周期、场地土体厚度和阻抗比分布范围也较大。本文提出一个以运用场地分类、并以一维等效线性模型为基础的非线性场地放大模型。为了克服一维模型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调整方法将非线性放大模型应用于地震动衰减关系中。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收集了大量日本Kik-net、K-net和PEER强震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不同构造类型的地震,其震级、震源深度、震源距离范围很广。以此为基础来建立本文研究的数据库。(2)按Kik-net场地实测的剪切波速计算场地周期,并将场地按照计算的场地周期进行分类。依据土层深度、剪切波波速并在一个给定范围内随机选取土层非线性模型。用SHAKE程序等效线性分析计算出场地的放大比。(3)首先选取经验模型拟合计算的反应谱放大比,然后基于上一步的模型来逐步进行残差分析,确定模型参数。最终选取的模型考虑到了场地阻抗比、地震矩震级和震源距离的影响。(4)结合残差分析所有的参数,本文建立了一个随机效应模型,回归得到了模型参数。在回归分析过程中,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改变量并结合各个系数中值和标准差的比值来检验各个参数。如果某一项参数回归系数的中值与标准差之比小于2,表明它在统计上可能不显著。从比值最小的一项参数开始检验,在模型中去掉这一项后,如果在统计上不显著,极大似然函数值的减小量小于1,就把这一项参数从模型中去掉。从而就得出了一组场地非线性放大模型。(5)考虑到对于世界上许多真实的强震台站和实际工程场地来说,一维模型是一个简单的假设,所以本文设计了一个方法来调整一维模型,使它能够适用于地震动衰减方程。
其他文献
地下设施及深基坑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技艺中,由于开挖深度不断增加,降水在避免流沙、管涌、和底鼓,保持干燥的施工环境,提高土体强度与稳定性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降水对
本文论述了体外预应力的发展和现状,通过城建科研项目“体外预应力高强混凝土三跨连续梁的静力试验研究”,对试验梁的裂缝行为、挠度变化、弯矩重分布以及连续梁的抗弯刚度进行
梁柱节点是结构设计的重难点之一,其连接处应力集中、应力分布复杂,设计和施工处理都比较复杂。在传统的钢框架分析和设计中,一般将框架梁柱的连接假定为完全刚接或铰接,但是节点
方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具有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延性好等特点,且外形规则便于梁柱连接,防火措施简单,施工周期短,因此,在中高层住宅建筑中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管板节点受压极限承载力非线性分析和足尺试验研究两部分。管板节点是管结构中一种混合节点形式,在实际工程中发挥了在特殊场合代替相贯节点、焊接空心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土木工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土木工程一建设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地基土层的分布及土的工程性质复杂
钢纤维混凝土具有优良的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由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复合形成的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是钢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的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本文针对钢
本文以日照华润置地广场项目的超限结构1#楼为工程实例,根据所给出的建筑图,对建筑物进行了结构方面的设计,在完成结构设计后,为了验证所设计结构的可靠性,结合《高规》、《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州市和其他城市一样,面临着建设用地紧张、道路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地下空间的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形式越来越趋于复杂,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建筑日益增长的要求,结构工程设计中出现了一些长细比很大并且空间很高的的细长构件。这种结构体系可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