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对金融体系稳定性及金融风险的反思成为各界热点议题。许多研究认为此次危机的根源在于银行业的过度竞争所引发的信贷风险。2014年初,我国的银行业放开了对部分民营企业的试点,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全面市场化也指日可待。不断开放的竞争态势和不停加快的金融市场化进程,使得对我国银行业的竞争与银行风险间的关系的研究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并以Boyd and De Nocolo (2005)和Martinez-Miera and Repullo (2010)提出的理论假设为基础,检验了现有的有关银行竞争与风险的三种主要假说。在传统的SCP范式和特许权价值理论中,高的银行竞争度会导致风险的提升;而Boyd and De Nocolo的推导则得出了银行竞争度与风险负相关的命题假设;此外,Martinez-Miera and Repullo则认为银行竞争与风险之间呈非线性关系。本文所指的银行业竞争水平分别采用赫芬达尔指数、集中率、H统计值和Lerner指数综合测度。结果显示,2003年以来我国银行业的集中度不断下降,而竞争度在波动中上升。2007年以及2010年后,银行业竞争度均出现了大幅提高。在不同类型的银行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竞争度最高,而国有大型银行和农商行的竞争度最低。在市场份额很高的国有银行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Lerner指数最高,具有较高的垄断市场势力。而对我国银行业竞争与风险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以Lerner指数衡量的竞争度与我国银行的信用风险呈正向变动关系,竞争度越高,银行将面临更高的风险;(2)以传统指标衡量的我国银行业集中度则与我国的银行业风险呈正向变动关系,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越大。实际上,这一情况在我国是极有可能存在的。一方面,我国目前有数百家商业银行和千余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每一地区的竞争程度都很激烈:且目前各家银行的差异化水平较低,价格竞争尚未完全放开,银行的垄断定价地位在逐渐下降的同时承担了更多的不确定性,面临更大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作为金融市场尚未开放的国家,市场集中度较高:全国性和地方性大型银行受到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补贴,作为优先发展的部门,能够得到政府分配的更多资源,因此市场地位上的大而不倒可能使得其产生道德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估算了我国126家银行近十年的边际成本,并且计算出了用以描述银行价格垄断势力和竞争度的Lerner指数,从而可以从企业维度衡量银行竞争度。同时通过基于两种投入和三种投入的Panzar-Rosse模型,计算了我国银行业的H统计值,与Lerner指数以及其他结构性市场竞争分析变量一起考察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