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在全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尤其令人关注。适度的地区收入差距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过大的地区收入差距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必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分析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地区收入差距问题,对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主要针对我国经济转型期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展开研究,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基本思路,具体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旨在发现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影响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并为缩小地区收入差距提供依据;三是调控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本论文以1978~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数据为基础,应用时序分析与截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居民收入变动的全貌。研究发现: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大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其中,无论是地区总体居民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纯收入,东部地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西部地区则位居全国最后;地区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远大于同期地区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政策与战略导向、对外贸易规模、地理环境、社会保障水平、转移支付效果等因素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重要影响;稳健回归表明:经济增长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高等教育规模是导致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上述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本论文从全局性角度和地区性角度提出了调控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全局性部分着眼于形成区域协调互动机制,规划区域核心增长极,加快农村地区发展进程,重视公共教育事业发展和优化政府转移支付结构等;地区性部分以各区特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分别对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个地区提出建议,以期通过调控我国地区收入差距,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