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水中碳酸盐岩侵蚀速率的精确测定及控制机理的研究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y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岩溶生态系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同时也为了给外源水在岩溶峰林地貌中的作用提供定量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03年10月至2005年3月,对湖南郴州礼家洞、陕西西安翠华山和广西桂林幸福源林场三处外源水中的碳酸盐试块进行了4次侵蚀速率的精确测量和有关水化学的观测研究。 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分别在广西阳朔白沙、柳州柳城选取了融县组的灰岩和大埔组的白云岩,然后制成统一规格(25cm×15cm×5cm)的碳酸盐岩试块,再把碳酸盐岩试块分别放置在湖南郴州礼家洞、陕西西安翠华山和广西桂林幸福源林场的三处外源水中。在2004年5月、9月、12月和2005年3月,利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微侵蚀计(MEM-Micro-erosionmeter)对上述三处外源水中的碳酸盐岩试块进行了侵蚀速率的测量,共取得了77组3850个数据。用SPSS计算机软件对其测量的数据处理后,我们发现礼家洞外源水中的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很大,最大的达到了13.6mm/a。而其它二处外源水中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却较低。 在对外源水中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进行测量的同时,我们使用德国WTW公司生产的Mult儿ineP3多参数自动仪,对每个碳酸盐岩试块放置点的水温、pH值、电导率进行了现场监测,并取回水样以分析其中的主要阴阳离子浓度。通过对这些水化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礼家洞外源水的侵蚀能力最强,即该处外源水中的CO2分压最高,同时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饱和指数最低。在礼家洞同一观测站,离1号及2号泉源头近的外源水,其侵蚀能力较强;反之,则较弱。 外源水中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特别是灰岩的侵蚀速率与其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饱和指数成负相关的关系。即水中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饱和指数愈低,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就越高。 气温(水温)的升高影响水中CO2的溶解度,进而影响固相中碳酸盐岩的溶解度;但另一方面加大了碳酸盐岩特别是灰岩的侵蚀速率。而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激发微生物的活性和增强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从而增加水中有机酸、腐殖酸和CO2的浓度。在上述各个观测站中,夏秋两季特别是夏季外源水中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最高即有此有关。 外源水的流量对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有较大的影响。在岩性、温度、降水量和水化学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流量愈大,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就越大。如礼家洞1号及2号泉点。 总之,最有利于增加外源水中碳酸盐岩侵蚀速率的因素是良好的水动力条件或水中低的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饱和指数或者是这二个因素的叠加。
其他文献
  本文在总结战略环境评价及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与方法体系框架。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
本文写作从规划基本概念入手,简要分析了现代环境规划的基本内涵,归纳出环境规划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即系统性、效率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具备上述特
该研究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太湖流域太鬲运河水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污染源和地表水质监测、N03-的氮氧同位技术识别方法,建立污染源端元混合模型和同位素值示踪库,通过分析初步查明研究区域主要氮营养盐污染源以及不同污染源的贡献比例,为制定氮削减方案和控制太鬲流域氮输入量,提供理论指导。当前研究的目的是:1、验证使用氮和氧同位素组成来识别硝酸盐来源的方法;2、确定在太鬲流域中氮、氧同位素的组成;3、阐
铝锂合金一直以来都是航空和航天工业中重要的结构材料,对于铝锂合金焊接工艺和性能的研究也始终是热点和难点问题。铝锂合金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着焊接热裂纹和接头软化的情况,常
相变材料(PCM,Phase Change Material)是一种利用材料在相转变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热能储存和温度调节控制的材料。本文选择聚乙二醇作为相变组分,以熔点较低的PBT为基
该文了VOC对人类的危害及主要的治理方法,介绍了活性炭纤维吸附法处理VOC的发展概况、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模型,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活性炭纤维对甲苯废气的吸、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可以在细胞内外通过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相互作用影响LDLR的降解,在转录后水平调节LDLR从而影响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