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深度大于200m的深海极端环境占地球表面的64%,庞大的微生物资源是我们重点探索的宝库。然而,海洋微生物的纯培养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在深海更是少有报道;其次,由于海洋环境的独特性,纯培养的方法也急需探索;最后,海洋链霉菌由于其优势,获得大量筛选,然而高的相似率成为相关研究的又一难题。本实验从优化分菌的预处理条件开始,探索出最适的分菌条件,对印度洋深海沉积环境细菌多样性及其分布情况进行探索性研究,从中发掘出具有应用潜力的新物种资源;并用多序列位点分析(MLSA)的方法对所得到的链霉菌类群进行分析。实验中选取了五个因素,用响应面法对各因素进行优化分析,以每种条件下的出菌种数为响应值,最终的优化结果分别是湿热处理温度55℃,湿热处理时间1.2727min,风干时间1.697d,抑制剂浓度0.9697倍,海盐添加量为2.1212%。之后选择14种分离培养基,采用优化后的分菌条件,对采自印度洋的12个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分离得到427株放线菌和细菌纯培养物,并对其中343株菌进行了测序分析、鉴定,这些菌分布在4个门、5个纲、13个目、26个科、39个属121个种。其中,放线菌门:1个纲、6个目、13个科、20个属、71个种,占总数的58.7%;厚壁菌门:1个纲、1个目、3个科、4个属、21个种,占总数17.4%;拟杆菌门:1个纲、1个目、1个科、1个属、3个种,占总数的2.5%;变形菌门:2个纲、5个目9个科14个属、26个种,占总数的21.5%。链霉菌属、芽孢杆菌属、考克氏菌属、葡萄球菌属、迪茨氏菌属、红球菌、微杆菌属、节细菌属、类诺卡氏菌属、拟诺卡氏菌属为所采印度洋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分离培养基中,M2、M3、M7、M9、M10、M12、M13这7中培养基分离效果较好。本研究共发现23个潜在分类单元,其中菌株YIM M12122、YIM M12139和YIM M12140与最相近的菌株相似性均低于95%,是潜在的新属,并对部分菌株进行多相分类鉴定。由此可见,印度洋深海沉积物中存在着大量的未被发现的微生物类群,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本文最后对与Streptomyces pratensisl6S rRNA相似性达到99%以上的21株菌株以及与Streptomyces cavourensis16S rRNA相似性达到99%以上的11株菌、与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l6S rRNA相似性达到99%以上的7株菌,共39株链霉菌进行MLSA分析,结果表明,多序列位点分析更利于链霉菌种内及种间的精确区分;同时,多序列位点分析可以更多地找出不同菌株之间的基因位点突变,更细地知道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最后,MLSA分析最终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更加稳定,系统进化关系也更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