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阿霉素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机制的研究目的:临床证据表明,阿霉素(DOX)作为一种化疗药物,可引起癌症患者严重的骨骼损伤。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0~50nM)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阐明阿霉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阿霉素对其成骨能力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收集SD大鼠(6~8周)股骨中的全骨髓细胞,采用全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阿霉素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机制的研究目的:临床证据表明,阿霉素(DOX)作为一种化疗药物,可引起癌症患者严重的骨骼损伤。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0~50nM)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阐明阿霉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阿霉素对其成骨能力影响的分子机制。方法:在无菌条件下收集SD大鼠(6~8周)股骨中的全骨髓细胞,采用全贴壁法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提取的细胞进一步传代、冻存。通过流式细胞技术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孵育,采用cck-8法及细胞活性染色检测阿霉素对BMSCs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ALP活性的测定检测阿霉素对成骨分化的影响。QRT-PCR检测成骨特异性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成骨特异性蛋白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10nmol/L阿霉素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ALP活性(阿霉素组:137.52±28.23U/L,对照组:572.55±44.69U/L)及钙结节吸光度(阿霉素组:0.61±0.18,对照组:2.45±0.06)均下降,且成骨特异性基因(ALP、col-1和OCN)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阿霉素可以抑制成骨分化信号通路 bmp-2/smads 中 bmp-2、smadl/5/9、Osteorix、Runx2 的表达,而在加入 bmp-2后,成骨特异性因子表达上升(P<0.05)。(3)阿霉素可以抑制OPG而促进RANKL的蛋白表达。结论:阿霉素在体外可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bmp-2/smads信号通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第二部分:阿霉素促进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机制的研究目的: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应用阿霉素治疗后骨密度降低,骨质丢失显著,提示治疗剂量的阿霉素与全身骨丢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阿霉素对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阿霉素(0~10nM)干预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s)阐明阿霉素对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增殖及破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提取的骨髓单核巨噬细胞采用全贴壁法分离纯化。将BMMs直接或间接孵育在含有不同浓度阿霉素、诱导破骨细胞分化的完全培养基中,通过cck-8法及Live/Dead染色明确阿霉素对BMMs活力的影响,通过TRAP染色和免疫荧光技术标记多核融合的破骨细胞并观察破骨细胞骨架纤维性肌动蛋白环,检测阿霉素对破骨分化的影响。采用qRT-PCR技术检测破骨分化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接着通过WB测定破骨分化特异性蛋白表达。结果:阿霉素可以直接、间接促进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直接干预:阿霉素组(5nmol/L)个数:161.25±15.58,对照组个数:105.26±25.79;阿霉素组(5nmol/L)面积:0.91±0.23,对照组面积:0.65±0.11。间接干预:阿霉素组(10nmol/L)个数:152.48±22.70,对照组个数:105.21±21.33;阿霉素组(10nmol/L)面积:0.85±0.02,对照组面积:0.55±0.11),破骨相关基因TRAP,NFATc1和c-Fos的表达亦增高(P<0.05)。结论:阿霉素可能在体外促进骨髓单核巨噬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第三部分:紫草素缓解阿霉素抑制成骨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阿霉素具有许多毒副作用,包括引起骨质破坏及骨量丢失。因此需要一种协同治疗的方案,既能减少化疗所需的剂量,又能改善阿霉素相关性骨质疏松。本研究采用阿霉素(10nM)和/或紫草素(250nM)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阐明紫草素对阿霉素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阿霉素组、紫草素组及阿霉素+紫草素组。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染色以及ALP活性的测定比较各组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成骨特异性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成骨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紫草素在体外可以缓解阿霉素对成骨分化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碱性磷酸酶阳性细胞增多、钙结节形成增加(阿霉素组:0.65±0.21,阿霉素+紫草素组:1.66±0.73)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阿霉素组:210.45±22.08U/L,阿霉素+紫草素组:385.92±88.29U/L),并促进成骨特异性基因ALP、col-1和OCN的表达。同时阿霉素+紫草素组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也较单独阿霉素组增加。结论:紫草素可能在体外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缓解阿霉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这使人类的健康受到了极其大的威胁,也使整个家庭和整个社会背负了巨额的经济负担。哮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难题,从哮喘发病机制层面寻找干预措施是临床急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无确切定论。辅助性T细胞1型(Th1)功能受到抑制,辅助性T细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状态及分期是反映胃癌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定量评估LNM对于预后判定和临床诊疗有重要临床价值。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与计算机断层融合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
第一章Beclin1乙酰化突变位点K414R与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解有关目的:探讨Beclin1乙酰化突变位点K414R对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解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4周龄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喂养组,经过3个月连续喂养至高脂组小鼠体重≥50g,小鼠被脱颈椎处死,留取皮下脂肪及内脏脂肪;体外实验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构建了 Beclin1乙酰化K414R突变慢病毒质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复原方法逐渐发展成了图像复原领域的主流。然而,在对人眼敏感的图像细节的处理上,此类方法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现有方法中缺乏有效的引导。为此,本文将传统的多尺度图像表示技术作为一种引导方式与深度学习技术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而展开了面向图像复原的多尺度深度学习方法研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文中首先在对现有多尺度方法进行了系统性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面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居全球前十位。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食管癌的新发病例为59.8万人,死亡病例为54.5万人。在中国,食管癌也是主要的肿瘤相关死亡原因,食管癌的主要病理亚型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在中国,约90%的食管癌患者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
近年来,基于序列到序列的神经机器翻译取得长足进步,译文质量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机器翻译研究范式。神经机器翻译不仅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各大公司依靠神经机器翻译方法,提供各式机器翻译服务。然而,实践表明现有神经机器翻译方法仍然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其中词汇级翻译忠实度不高是广泛存在的严重问题。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神经机器翻译中存在的词汇级翻译忠实度问题进行了系统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核心症状是社交沟通障碍、重复和异常的感觉-运动行为及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具有很强的遗传性。亚洲ASD的患病率估计为0.36%。ASD可持续一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因ASD造成的全球负担还在持续增长。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ASD的发生中都起着
第一部分CLEC5A对心肌梗死小鼠的影响目的:本部分研究探讨CLEC5A对小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影响。方法:将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4 组:Sham、MI、MI+Ad-NC、MI+Ad-sh-CLEC5A,每组 6 只。将每只小鼠麻醉固定后,打开胸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Sham组只开胸不结扎。MI+Ad-NC、MI+Ad-sh-CLEC5A
第一部分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中BMAL1蛋白表达的变化目的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脑和肌肉类Arnt样蛋白1(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BMAL1)蛋白昼夜表达变化以及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方法1.实验设计和分组:(1)将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Sha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柔性电子皮肤和可穿戴设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压电聚合物因既具有柔性又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而成为制备柔性压电传感器的关键材料之一。然而,目前压电聚合物的综合性能尚无法满足制备柔性电子皮肤和可穿戴设备的要求。发展压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高效制备方法,深入理解压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构效关系,有效提升它们的综合性能已经成为化学和物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利用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制备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