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1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IGF-1对SD大鼠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的巨噬细胞、TNF-α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以探讨其可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共24只8周龄大小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和IGF-1组(12只),分别测量它们的体重(单位为g)、血压(单位为mmHg)及血脂(单位为mmol/L)水平作为基础值。IGF-1组给予高脂饮食+腹腔注射IGF-1,所用剂量为1ml(0.1mg/ml),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于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再次测量剩余所有SD大鼠的体重、血压及血脂水平,获取最终剩余的两组SD大鼠的主动脉弓进行病理学分析:HE染色观察主动脉弓横断面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分别分析主动脉弓横断面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TNF-α、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及血管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SMA各自的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结果:与模型组相比,IGF-1组SD大鼠的体重、血压及血脂无显著差异(P>0.05),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及TNF-α各自的OD值水平显著减少(P<0.05),同时血管平滑肌细胞标志物α-SMA的OD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1可能通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及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数量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扁平苔癣皮损中白介素-21(IL-21)和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病例组:30例,均为2015年-2016年就诊于山大一院皮肤科门诊,并且经临床和病理确诊为扁平苔藓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1.73岁,半年内均未接受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治疗,且排除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严重肝病、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对照组:3
目的:   观察CIK细胞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生存及晚期NSCLC患者预后指标。   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42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