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伊马替尼治疗3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预后及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研究目的评估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治疗3个月后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水平(以10%为截断值)在各个亚组患者中对伊马替尼的治疗反应及生存的预测效果,并探讨影响CML患者治疗3个月能否达到BCR-ABL≤10%的相关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诊断的CML-CP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获得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学反应。将患者依据有无重组人干扰素(IFN-α)治疗史、年龄、诊断到服用伊马替尼的间隔时间三个因素分层,分析在各个亚组中BCR-ABL不同表达水平患者之间OS、EFS、PFS的差异。并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疾病状态、诊断到开始服用伊马替尼的间隔时间是否影响治疗3月后BCR-ABL下降水平。研究结果(1)研究共纳入CML-CP患者299例,其中293例患者接受细胞遗传学或BCR-ABL融合基因分子学检测。203例(67.9%)患者随访结束后达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其中包括167例(55.9%)获得主要分子学缓解(MMR),130例(43.5%)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R)。(2)274例患者治疗3月后检测了BCR-ABL水平,BCR-ABL≤10%(n=146,53.3%)的患者OS、EFS、PFS均优于BCR-ABL>10% (n=128,46.7%)患者。(3)在有IFN-a治疗史的患者中,BCR-ABL《10%的患者EFS优于>10%的患者(P=0.038),但OS与PFS无明显差异(P=0.276,P=0.229)。(4)在年龄≤29岁的患者中,BCR-ABL《10%的患者PFS.优于>10%的患者(P=0.046),但OS与EFS并无明显差异(P=0.223,P=0.176)。(5)在治疗间隔时间≤6个月的患者中,BCR-ABL≤10%者OS,EFS,PFS优于BCR-ABL>10%者(P=0.006,P<0.001,P<0.001),但在治疗间隔时间>6个月时,两组患者EFS和PFS有差异(P=0.007,P=0.004),而OS并无统计学差异(P=0.072)。(6)在无IFN-α治疗史、>29岁、治疗间隔时间≤6个月的患者中,BCR-ABL《10%组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CCyR、MMR、CMR的累积发生率均高于BCR-ABL>10%组。但在其他患者中,上述各反应的累积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7)确诊CML到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间隔时间为影响治疗3月后BCR-ABL是否能达到≤10%的独立因素(OR=9.854,P<0.001)。研究结论初始治疗为伊马替尼的CML-CP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3月后BCR-ABL的下降水平可预测患者的OS、PFS和EFS以及最佳治疗反应。但该预测价值在有IFN-α治疗史、年龄≤29岁及治疗间期>6月的患者中有限。第二部分CFL1的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意义研究目的评价非肌型丝切蛋白基因(CFL1)表达水平与CML患者对伊马替尼早期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65例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FL1表达水平。比较该基因在CML、AML和正常对照之间的表达差别及同一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分析该基因表达水平与患者对伊马替尼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及与CML疾病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与正常对照相比,CML与AML患者中的CFL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p<0.05); AML患者尤为明显:2.同一患者经伊马替尼治疗后CFL1表达量升高(p<0.05);3.CML诊断时CFL1低表达的患者伊马替尼治疗6个月后达到CCR的比例高于CFL1高表达的患者(分别为74.2%和46.9%,p=0.027。);4.CML诊断时CFL1表达量较低的患者EFS、PFS优于表达量较高的患者:但是无统计学差异。5. 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CFL1的表达水平与CML患者初发时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相关(p=0.033,p=0.028)。结论1.CML患者诊断时CFL1的表达水平与CML疾病状态有关;2.CFL1低表达的患者治疗早期易达到最佳反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第三部分体外实验研究cofilin在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目 的探讨非肌型丝切蛋白基因CFL1的表达水平影响CML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的相关机制,评价非肌型丝切蛋白cofilin在CML治疗中的作用。方 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KCL-22经伊马替尼及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后cofilin蛋白表达水平及F-actin形成的变化;细胞对纤黏连蛋白的粘附指数变化,细胞的迁移力变化;利用ShRNA下调CFL1,观察细胞对伊马替尼治疗的敏感性变化;过表达CFL1野生型(CFL1)及CFL1激活型(S3A)和失活型(S3D)两个突变体,观察细胞对伊马替尼治疗的敏感性变化;在伊马替尼耐药的细胞株K562/G中过表达CFL1及S3A、S3D,观察其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1.经伊马替尼、高三尖杉酯碱作用后,K562、KCL-22细胞株细胞中cofilin及P-cofilin表达均上调;F-actin形成增加;2.下调CFL1表达后,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降低,伊马替尼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减弱;3.过表达CFL1及S3A后,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增高,但过表达S3D后,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变化不大;4.K562/G细胞中过表达CFL1及S3A后,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增高。同样,过表达S3D后,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变化不大;5.药物处理后K562细胞的迁移力减弱,细胞对纤黏连蛋白(FN)的粘附力增加。结论1.伊马替尼、高三尖杉酯碱作用后,K562、KCL-22细胞cofilin表达上调,磷酸化cofilin增加,cofilin磷酸化后,其活性减低,对F-actin剪切作用减弱,F-actin形成增加,细胞对对纤黏连蛋白的粘附力增加,迁移力减弱;2. cofilin高表达可增加CML细胞株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且该作用依赖于cofilin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