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工业“保军转民”政策效果分析——透视江西省航空工业某集团公司“保军转民”之路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各国在经历了减少军费投入的同时发现,如果继续加大对军工企业投入,维持国防与民用工业的相互独立,将会导致国家资源的浪费以及工作效率的低下。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基于国际形势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着想,提出了“军民结合、保军转民”政策。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军民结合、保军转民”政策为我国的国防与民用科技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保军转民政策也逐步显示出自身的缺陷。那么应该如何完善这一政策呢?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1、通过文献阅读法,从背景出发,分析了我国提出“保军转民”政策的国际、国内背景以及历史发展脉络;并从理论分析入手,详细界定了我国“保军转民”政策的内涵。然后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分析了我国实旌“保军转民”政策的必要性。 2、按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理念,运用了实践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论述了江西省航空工业实施保军转民政策的实施状况,提出了江西省在实施保军转民政策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因。 3、通过比较分析法,简要介绍了国外实施“保军转民”政策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其成功经验。 4、运用公共政策学理论,提出完善我国“保军转民”政策的对策及思路。 本课题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政府如何继续推进实施“保军转民”政策,推动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自2000年国际行政学院联合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以“回应性”为主题之一的年会后,我国学术界掀起了研究政府回应的热潮,并取得大量理论成果。“民生政治”时代下我国正致力于建设
近二十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和改革学校系统,探索新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笔者认为,“现代学校制度”就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的办学体制,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