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ecc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随着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全世界受到高度关注。越来越多的小型便携设备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已遍布各个角落。然而,对于大多数无人值守的物联网终端,电源模块中的电池容量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联网终端的工作寿命,即使利用现有最先进的传统唤醒技术其寿命也被限制在在几个月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使得其难以满足长期应用需求。因此,迫切需求一种近零功率传感唤醒技术,一方面对RF信号进行持续感知,另一方面保持低的物联网终端的待机功耗。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创新性地提出一种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的协同设计理论和实现方法,实现了其在休眠状态时具有零或近零的待机功耗,当一些感兴趣的特定标识RF信号出现且大于设置的RF阈值功率使其系统处于唤醒状态,从而解决了传统有源RF唤醒系统在休眠状态时具有漏电的问题,显著延长了系统工作寿命。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提出了高性能的RF整流天线模块及其阵列,从而将环境中RF信号接收并转换成尽可能高的直流电压,降低了该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的RF阈值功率。首先,研究了高增益的RF微带天线;分析了RF微带天线的结构、原理和特点,设计了高增益、结构简单的RF微带贴片天线结构,并通过串联馈电和并联馈电结合的方式优化出RF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结构,其中RF微带贴片天线增益达到6.59 d [email protected] GHz,RF微带贴片天线阵列增益达到11.53 d [email protected] GHz。其次,研究了高输出电压的RF整流电路;分析了整流电路的原理和拓扑结构,优化了高输出电压的串联整流电路和倍压整流电路,并对其分别进行原理图-版图联合仿真;其中当输入功率为0 d Bm时其测试的输出电压分别为1785.4 m V和2702.9 m V。最后,将二者相级联,并进行协同设计,从而实现了满足设计要求的RF整流天线模块及其阵列。(2)提出了双通道RF MEMS功率传感器以及自检测功能,从而提高了RF信号功率检测的动态范围并实现了对RF MEMS功率传感器的在线自检测,评估出该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是否存在误触发。首先,双通道RF MEMS功率传感器采用基于悬臂梁的电容式功率传感器和基于热电堆的热电式功率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前者用于测量功率较大的RF信号,后者用于测量功率较小的RF信号,两者通过共面波导级联;其次,通过理论设计和仿真优化出双通道RF MEMS功率传感器在1-24 GHz范围内反射损耗小于-25 d B,电容灵敏度约为0.11 f F/m [email protected] GHz。最后,为了实现了终端负载自检测功能,通过在热电式功率传感器上引入由高阻线和校准电阻构成的分压电路,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3)提出了无源MEMS触发开关,从而实现了在断开状态时源漏两端存在物理隔离而在导通状态时源漏两端电连接,使得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在休眠状态下除电池自放电外无直流功耗。首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的MEMS开关结构,其具有源漏栅三个电极,其中源极为MEMS悬臂梁,栅级为预偏置电极;其次,建立了MEMS开关的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和优化,分析了关键尺寸对驱动电压的影响;然后,通过优化后其驱动电压为45.0 V。(4)开展了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及其关键部件的实验研究,从而验证了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的正确性。分别搭建了RF整流天线模块、RF MEMS功率传感器、MEMS触发开关和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的测试平台并进行测试。对于RF整流天线模块,当喇叭天线和RF整流天线模块相距为0.5 m且信号源输入为10 d Bm时,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压达到1.13 V,且当距离增加至1 m时,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压达到0.58 V。对于RF MEMS功率传感器,其在2.4 GHz频率下的热电灵敏度为47.85μV/m [email protected] GHz,电容灵敏度为0.13 f F/m W。对于MEMS开关,经过多次实验测得MEMS开关样品1和样品2的驱动电压分别稳定在49.7 V和72.5 V左右。对于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当喇叭天线与RF整流天线模块相距0.5 m时,在直流预偏置和RF激励同时存在的测试中,将直流预偏置电压设置为距离驱动电压分别为1、0.5、0.3和0.1 V时,测试数据表明能够驱动MEMS开关使其处于导通状态,进而唤醒后续电路系统如点亮发光二极管,此时所需的RF功率分别为9、6、3和-5 d Bm,其结果验证了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的可行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系统,采用MOSFET代替MEMS开关搭建近零功耗RF MEMS传感唤醒系统,将直流预偏置电压设置为0、0.25、0.5和0.75 V时,测试数据表明能够驱动MOSFET使其处于导通状态,进而唤醒后续有源模块如ibaecon模块,此时所需的RF功率分别为9、7、5和1 dBm。
其他文献
依托汉巴南铁路某桥梁桩基础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岩土-溶洞-桩基础三位一体的计算模型,分析岩溶地区桩基础在溶洞跨度、顶板厚度及溶洞形态多变量共同作用下的承载特性。结果表明:厚跨比不变时,顶板厚度的变化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长方体和圆柱体溶洞形态条件下的岩溶桩基安全厚跨比临界值选为1,而椭球体形态条件下的岩溶桩基安全厚跨比临界值选为2/3。通过顶板厚度对桩端承力影响曲线、顶板厚度对桩侧
期刊
水环境分区管控是以水环境管控分区和管控措施为指引,为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空间布局等提供建议,对促进区域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文章梳理了新余市水环境质量现状、演变趋势、存在问题,并根据水环境空间的差异性划分提出不同管控准入要求,以达到强化区域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期刊
为形成满足市、县级层面管控应用的“三线一单”成果,在充分衔接“十四五”相关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细化汇水单元和控制单元、确定底线目标、划定管控分区、核算污染负荷及重点管控区的允许排放量,建立了泸州市水环境空间分区精细化管理体系。泸州市水环境管控分区从38个细化到91个,其中优先保护区面积占比由6.1%增加到9%,重点管控区面积占比由12.7%增加到24.3%。相对于省级成果,高精度数据和GIS分析功能
期刊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地受到各领域的广泛重视。自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获得了阶段性成功,但也需要面对诸多困境,像是污染严重、环保意识薄弱、治理强度不足等等,想要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治理,就必须对症下药,基于此,本文就新发展阶段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具体可行性的策略,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与帮助。
会议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虽然中国经济社会有了长足进步,但与之相随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亟需解决。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耕地面积不够”与“耕地空闲”并存、农村土地污染严重、农村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发挥政府部门主导力量,号召公众积极参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重塑城乡环境治理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民环保意识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期刊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很大的困境,如何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相互协调进行,成为农村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相关策略。
期刊
在日新月异的成长环境中,青少年不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造成人格的缺失,由此便导致了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的现实问题。该文利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剖析武术的训练过程。研究认为,武术不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文化,针对不良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练习武术改变思想,纠正行为,培育健康的人格,最终解决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社会问题。最后指出,武术对不良青少年的教化
期刊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研传统武术在体医融合视域下的功能、价值和发展路径。研究认为,传统武术与体医融合存在着理念一致的内在逻辑;传统武术在体医融合中具有文化交流、医疗祛病、健身养生、教育传播的功能,能够满足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的价值需求;传统武术的发展路径包括:建设武医校社联盟;形成“武、医”部门协同发展;构建以传统武术为主要内容的武术运动处方库;深化传统武术交叉型学科的建设;建立“武医”
期刊
<正>研究目的: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与关心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始终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引领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在二十大报告中,体育、体育建设、体育强国等关键词多次被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主要的运动项目,是一种典型的身体行为的代表,以自身独特的表演形式,在新时代中国展现着属于自身的壮
会议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互动学习意识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的融入能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节省语文教师的板书时间。除此之外,互联网中有海量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在其中筛选自己需要的资源,将课堂教学重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元素结合起来,这样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这对于落实“双减”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