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厥阴病辨证论治思维研究

来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争议最大的部分,被称为“千古疑案”。本文在系统梳理厥阴病争议问题的基础上,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争议,是因为人们研究厥阴病篇的思维逻辑出现了问题。要解释厥阴病篇的疑难问题,首先必须要确立判定厥阴病本证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厥阴病篇的方证,继而理清厥阴本证、兼变证、类似证的研究思路。通过分析其它五经病之本证,我们提出《伤寒论》六经本证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必须反映本经的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特征;其二,必须反映本经所属阴阳气化的生理病理特征。厥阴病本证则应符合以下条件:反映肝脏(包括心包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反映厥阴“两阴交尽”阴气最少的气化病变特征。凡能够体现以上特点者,都应当属于厥阴病本证。依据上述原则,将厥阴病篇56条原文逐一考察,我们发现厥阴病本证包括:厥阴上热下寒证、厥热往来证、厥阴厥逆证、厥阴下利证、厥阴呕哕证。另外厥阴病篇围绕上述本证确立了厥逆证类似证、上热下寒证类似证、下利证类似证、呕哕证类似证。整个厥阴病篇的大量条文围绕厥阴病本证展开论述,采用类似证鉴别法,将本证分散论述于大量的类似证之中,目的是将疑似的方证相类加以鉴别,同中求异,揭示同病异治之理,这也体现了仲师一贯的辨证思维。面对厥阴病篇看起来错综复杂的原文,只要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就可以客观准确地认识厥阴病的本质,厥阴病与六经病证中的其它经病证并没有特殊的区别,厥阴病篇也就非“千古疑案”了。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的提出及实施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学历史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本文中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从历史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及其在中
数学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为众多轻度智力残疾学生提供了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机会,本研究旨在探索上海市3-5年级随班就读轻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交流日益增加。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面临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部分企业已将产品延伸至国外市场。公司简介这一公司客户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