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厥阴病篇是《伤寒论》争议最大的部分,被称为“千古疑案”。本文在系统梳理厥阴病争议问题的基础上,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争议,是因为人们研究厥阴病篇的思维逻辑出现了问题。要解释厥阴病篇的疑难问题,首先必须要确立判定厥阴病本证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去衡量厥阴病篇的方证,继而理清厥阴本证、兼变证、类似证的研究思路。通过分析其它五经病之本证,我们提出《伤寒论》六经本证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必须反映本经的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特征;其二,必须反映本经所属阴阳气化的生理病理特征。厥阴病本证则应符合以下条件:反映肝脏(包括心包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反映厥阴“两阴交尽”阴气最少的气化病变特征。凡能够体现以上特点者,都应当属于厥阴病本证。依据上述原则,将厥阴病篇56条原文逐一考察,我们发现厥阴病本证包括:厥阴上热下寒证、厥热往来证、厥阴厥逆证、厥阴下利证、厥阴呕哕证。另外厥阴病篇围绕上述本证确立了厥逆证类似证、上热下寒证类似证、下利证类似证、呕哕证类似证。整个厥阴病篇的大量条文围绕厥阴病本证展开论述,采用类似证鉴别法,将本证分散论述于大量的类似证之中,目的是将疑似的方证相类加以鉴别,同中求异,揭示同病异治之理,这也体现了仲师一贯的辨证思维。面对厥阴病篇看起来错综复杂的原文,只要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就可以客观准确地认识厥阴病的本质,厥阴病与六经病证中的其它经病证并没有特殊的区别,厥阴病篇也就非“千古疑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