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与脱钙骨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ws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M)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的疗效。2.研究粒细胞-巨噬细胞击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 1.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脱钙骨复合移植治疗骨缺损病人20例,其中良性骨肿瘤病人16例,骨折后骨缺损病人4例。通过Χ线片和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了解其骨缺损修复能力;2.采用GM-CSF3.5ug/K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共3天,第四天采集APBSC、离心APBSC。分别取外周血、采集的APBSC和离心后的APBSC,进行常规检查、CD34+细胞检测。结果 1.16例病人术后得到随访,除1例肱骨骨折后骨缺损外,其余病人均一期愈合,15例病人,在2~4个月以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化,成骨效应满意。2.动员后,病人外周血有核细胞数较动员之前明显增多、外周血CD34+数较动员之前显著增多(P<0.05),离心后的APBSC其有核细胞数、CD34+数明显高于骨髓(P<0.01)。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脱钙骨(DBM)是一种更有效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膈肌起搏(Diaphragm pacing,DP)是利用生理性脉冲电流刺激膈神经,使膈肌进行有规律的舒缩,从而达到辅助呼吸的目的。近年来,膈肌起搏技术在国外部分医疗中心已经成为一项标准的通
目的调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高校教师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山东、陕西、河南、北京等省市31所本科高校教师为调查
罗庆春是一个具有自觉文化批判意识的诗人、评论家和学者,其诗歌作品和诗论批评为彝族当代文学的转型、发展做出了贡献,其诗歌作品和诗论创作所蕴含的哲理性思考,成为当代彝族文
目的:观察椎板开窗有限减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这种新术式的优点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可能因素,为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有助于提高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所诱发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0例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其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ALI/ARO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1998年7月至 2000年 5月收入我院 EICU的创伤所致 ALI/ARDS 患者 28例,在一定的镇静和肌松下进行俯卧位通气,分别监测初始仰位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一类重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明显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后,由于局部心肌组织缺血
针对MAPGIS非标准制图过程中,多景多区域原参数非同一的图件拼接,文件合并过程中易产生的图元、信息混乱等问题,根据MAPGIS的整图变换、地图参数、图元实际大小的特性,推导并
为保证系统或元件在影响因素变化过程中的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space fault tree(SFT)的系统可靠性维持方法。在SFT框架下将影响因素分为两类,即提出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的概念。
脑血管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仍为第三大死因,其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约占2/3。此领域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其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