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OS工艺的四倍频器设计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t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工作频率也不断的往高频扩展。在集成电路工艺领域,CMOS工艺凭借其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的优势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在毫米波无线通信应用中,通常难以获得稳定的、性能良好的信号源,采用倍频电路来降低本振信号源的要求已成为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因而,设计低损耗的宽带倍频器对毫米波电路的研究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65-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具有功率放大D波段毫米波四倍频电路。首先,本文通过调研近几年毫米波频段的四倍频器及放大器相关文献,总结电路所采用结构及性能。然后介绍了电路设计中所用到的无源器件,包括微带线、片上电感、电容及无源巴伦,并对比几种不同结构的巴伦的特点和优缺点。根据设计方案,本文基于65-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具有高转换增益的140GHz四倍频电路,主要工作包括两个二倍频电路和驱动放大器的设计。该电路通过一个60~80GHz的二倍频电路和120~160GHz的二倍频电路级联实现四倍频功能,且二倍频电路均采用具有基波抑制功能的单平衡结构。在第一级倍频电路输出端级连单级放大电路来驱动后级倍频器,以获得较好的倍频增益。除此之外,该电路采用具有高品质因数Q值的变压器巴伦设计了低损耗匹配网络。仿真结果显示,该四倍频电路在输出频率为120~160GHz频段内,输出四次谐波的转换增益为-2~-6dB,其它各次谐波抑制均大于25dB,芯片尺寸为1×0.5mm2。为了提高四倍频电路的输出功率,设计了一款D波段的驱动放大电路。该放大器采用三级全差分结构,通过电容交叉耦合反馈技术提高电路的增益及稳定性。仿真结果显示,在120~160GHz的频段内,放大器的增益为13.7~17.2dB,输出1dB压缩点为2.8dBm,饱和输出功率为7.2dBm,在1.2V直流电压下,功耗为56mW。在完成了以上四倍频电路和放大器电路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四倍频器和驱动放大器级连,实现一款140GHz的四倍频放大电路,版图尺寸为1.4×0.5mm2。仿真结果表示,输入功率分别为~4dBm和OdBm时,四次谐波增益在120~160GHz的频段内分别为8~9dB和6~7dB。本文采用CMOS工艺开展的D波段四倍频电路设计,具有高转换增益和高输出功率的特点,对于毫米波段倍频电路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正> 上颌骨畸形可由先天性、发育性及外伤等所致。为解决上颌骨畸形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及形态异常,MartinWassmund于1927年首次利用松动上颌骨矫治前颌的开(牙合)以来,虽相继
胚胎移植技术最早是由英国的Walter Heape率先研究的,随后经过了胚胎学家几十年的努力才在上个世纪末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医学生殖,畜牧业,动物保种等领域。本文集中论述中
每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都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场盛会,大家都亲切地称为考古的“奥斯卡奖”。今年26个项目经过初评,于4月9日至10日角逐最后的十项“桂冠”。而每年在十大
报纸
白内障是临床重要的致盲眼病,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不断提高,且农村高于城市,女性高于男性。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手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可分为风
我国每当过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在门上挂几株艾草用来驱蚊赶虫,祈求平安.艾草具备抗病毒、抗癌、提高机体抗菌能力等功能.艾草及其提取物可以作为饲料应用于畜牧业中.因为
艺术史上对女性艺术的书写是在20世纪之后,这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女性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燃起星星之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女性艺术史学家也开始涌现,如陶咏白,徐虹等,女性艺术作为概念,女性主义作为思潮在中国生根发芽,中国女性主义艺术是舶来品——西方艺术带来的艺术类型,但,与所有的外来艺术相同,进入到中国的外来艺术,都需要经历本土化这一程序,融入和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中。也正如西
在现代舰船、飞行器等受限空间平台上,如何构建众多不同工作频段的多功能前端系统,并极大地改善系统的体积、重量、功耗和性能,是极富挑战性的基础研究课题,也是多功能前端发
通过一则典型格言的实例分析,探讨中国典籍之一《菜根谭》的艺术价值。《菜根谭》通过其审美价值极高、颇具张力的语言表达形式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地传递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儒、
目的观察二陈祛瘿汤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5年11月门诊就诊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