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国际化发展是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已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中游”位置,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面临着特殊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然而传统的企业国际化理论秉承“权衡取舍”的观点,忽视了对矛盾战略目标的同时满足,理论的演进和实践的发展呼吁运用新的思想和采取新的方法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动态环境为背景产生的双元组织能力理论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新视角。对此,在现有文献基础上,本文主要回答和解释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培育及其绩效影响的相互关联而又层次递进的五大问题:(1)双元组织能力理论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实践是否能够契合?(2)中国国际化企业的双元组织能力具有怎样的维度结构?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双元组织能力会发生怎样的动态演变?(3)影响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形成的因素有哪些?(4)我们能否构建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培育及其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这个模型又能否通过中国国际化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5)我国国际化企业如何培育双元组织能力?围绕上述问题,本文通过理论演绎、案例分析、统计检验等方法,明晰了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的前因后果,构建了以双元组织能力为核心的中国国际化企业绩效改进的分析框架:1、双元组织能力理论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适用性。一方面通过对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基础、动因、行为的多样性的分析,发现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与组织双元观的适用情境相吻合;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也具有强烈愿望和独特条件以实现和运用双元能力,表现在:以后发大国为背景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特定优势;以和合思想和阴阳哲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内向国际化”经验为基础的吸收能力和全球市场中的“后来者优势”。2、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的结构维度及其动态演变。以双元学习模式和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管理过程为二维,本研究得到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的四个内容维度:动机双元性、进入模式双元性、战略双元性、竞合双元性,其中每个维度都含有探索性学习元素和利用性学习元素。这四个维度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彼此加强,整合为一体。通过多案例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发现双元组织能力的各内容维度水平是动态变化的,它受企业所处的国际化阶段、企业的战略意图以及东道国的市场条件影响。3、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研究发现双元组织能力受多层次因素影响,在组织层次,二元结构、兼具绩效管理特征和社会支持特征的组织情境、高管团队的知识异质性、理念一致性、行为整合程度是影响双元组织能力的关键变量,他们与双元能力都是正向影响关系。在网络层次,网络位置中心度、网络规模对国际化企业的双元组织能力具有促进作用。4、“前件—双元组织能力—企业国际化绩效”概念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本研究引入环境不确定性为关键调节变量,构建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培育及其绩效效果的理论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国际化企业的相关数据,主要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多元回归和阶层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概念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前件—双元组织能力—企业国际化绩效”理论模型及其假设基本得到实证数据支持,文章进而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5、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的培育路径。本研究从双元组织能力的构建过程入手,建立了双元能力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然后分别从组织层面和网络层面探讨双元组织能力的培育路径:在组织层面,国际化企业可以从建立双网络结构、实施二元管理制度、确立清晰明确的文化价值观和规则、培养高层管理团队的悖论认知能力来实现双元组织能力;在网络层面,网络能力具有天然改善企业所处外部网络组态的功能,国际化企业可通过提升网络能力实现双元能力。最后运用海尔集团的案例论述了中国国际化企业双元组织能力的培育与发展,研究发现海尔案例能较好地嵌入本文提出的理论中,海尔的成功与不足展现了中国国际化企业在构建双元组织能力方面的真实情景。根据研究结果,本文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实践和政府作用发挥提供了相应政策建议,最后分析了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