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的多边贸易谈判使得传统贸易壁垒的制约降低,反倾销成为当前世界各国使用最为频繁的贸易救济工具。在反倾销领域,中国长期作为世界上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指控最多的国家而备受关注。  
 在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美国对华反倾销案数目最多、范围最广、征收反倾销税最重。由于反倾销具有国家针对性的特点,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国家,一旦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中国向美国的出口肯定受阻,这对中国的贸易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会扩大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受阻后,必定会将产品涌向其他国家,而其他国家无论是出于效仿还是预防的心理,也可能会采取同样的反倾销措施来保护国内产业,这将会引起中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减少双方的福利。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实证分析来考察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转移效应,进而对中国应对美国反倾销提出相关的建议。  
 本文研究的是中国作为出口国的出口转移效应,主要采用统计分析、计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将介绍本文的背景及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等;第二部分介绍反倾销出口转移效应的定义和理论模型;第三部分从出口量和出口份额的角度用统计的方法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转移效应;第四部分将对美国对华反倾销所产生的出口转移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第五部分用三个典型的案例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出口转移效应。最后,从预防和减少出口转移效应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的角度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提出建议。  
 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我国研究的38起反倾销案例中有27起案例存在出口转移效应,只有11起不存在出口转移效应,即大约71%的案件中存在反倾销出口转移效应,并且这种出口转移效应在立案后第二年最为明显。  
 因此,本文得出结论:美国对华反倾销存在明显的出口贸易转移效应,它的存在影响了我国的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