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违约制度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o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的目的在于:以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anticipatory breach of contract)为对象,研究其与大陆法系相关制度的异同,探讨该制度与以概念化体系化为特征的大陆法系融合的问题,进而探讨在以大陆法系民法理论为框架的背景借鉴英美法的有关制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论文在写作时得到了导师李开国教授的大力支持和耐心指导,甚为感激.该论文力图从预期违约制度的起源、内涵入手,深入分析其制度构成和特征,进而探讨大陆法系在面对同一问题时所采取的方案及近来的发展动向,并指出在引进该制度时与原有制度框架进行整合时出现的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构想.全文共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约一万字左右;每一部分又分三节.全文共约3,5000字.第一部分首先概括考察了预期违约制度的概念及法律特征,明确指出预期违约是指出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期到来前,一方当事人以言辞或行动肯定地、明确地表明其将不履行合同或一方当事人根据客观事实预见到另一方到期将不履行合同.从此概念可以看出预期违约有两种形态:预期拒绝履行和预期不能履行.接下来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考察预期拒绝履行和预期履行不能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救济途径.预期违约制度在英美法学界引起过激烈的争论,文章再现了这场争论的过程,介绍了正反两方的观点立场并作了简要的评价.紧接其后的第三节主要是讨论围绕预期违约制度的正当化问题两大法系的有关理论并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第二部分着重考察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是如何处理预期违约的.第三部分主要是考察中国新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职场,对男性的经济上的依靠减弱,人民的婚恋关系更加独立自主。探望纠纷随着近些年离婚率的提高而不断的攀高。自2001年我国探望权制度被纳入婚姻法体系的范畴之中,探望制度终于在法律层面有了保障,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探望的纠纷解决却遇到种种困难。探望主体范围过于狭小导致对未成年子女的探望不能充分满足、探望的执行规定不够具体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摆在司法实
学位
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已运行了30余载,它促进了我国的科技创新、文化发展和市场繁荣。日新月异的智力成果以及科技发明,使得知识产权领域突破了已经建立几百年的知识产权制度所划定的知识产权的范围。而进一步的发展包括了知识产权本身也成为了国际贸易的对象,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纵观各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发展,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越来越健全、趋向于强保护,为了促进知识产权的健全发展,英美法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