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观察软性角膜接触镜佩戴者的泪新月参数及角膜神经密度的变化,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2)探讨泪新月参数及角膜神经密度变化在角膜接触镜佩戴者干眼发生机制中的作用。(3)评估超长深度OCT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干眼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48名近视志愿者:(1)对照组(N-CL):从未佩戴角膜接触镜且无干眼症状的正常志愿者16名;(2)无症状角膜接触镜佩戴组(A-CL):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但无干眼症状的志愿者16名;(3)有症状角膜接触镜佩戴组(S-CL):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同时具有中到重度干眼症状的志愿者16名。自诉的干眼症状是由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所确定的。所有受检者依次进行如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超长深度眼前节相干光扫描成像(Ultra-long-scan-depth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UL-OC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luorescein tear breakup time,FTBUT)、SchirmerⅠ试验(SchirmerⅠ test)、活体共聚焦显微镜。主要的实验参数包括:OSDI问卷得分,上、下泪新月高度及面积(UTMH,UTMA,LTMH,LTMA),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SchirmerⅠ试验结果,角膜中央、颞侧、鼻侧上皮基底膜下神经密度。
结果:
(1)相较于对照组,接触镜佩戴组的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p<0.01),有症状接触镜佩戴组的这种缩短更为明显(P<0.05)。尽管有症状接触镜佩戴组角膜染色的均值较高,但这种差异在各组之间均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无症状以及有症状接触镜佩戴组的SchirmerⅠ数值相较于对照组降低(P<0.05),但这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
(2)无症状以及有症状接触镜佩戴组的泪液参数(UTMH、UTMA、LTMH、LTMA)相较于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以及P<0.01)。无症状以及有症状接触镜佩戴组的下泪新月面积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上、下泪新月高度,上泪新月面积,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测量参数的ROC曲线面积变异于0.46~0.989。ROC曲线面积越大,预示敏感度与特异度越强。本实验中,下泪新月面积具有最大的ROC曲线面积。当下泪新月面积截值为23306μm2,具有最好的诊断精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0.989和0.977。相较于其他传统的泪液测量方法,超长深度OCT所获取的泪新月参数显示出更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3)无症状以及有症状接触镜佩戴组的颞侧及鼻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相较于对照组均下降(P<0.05和P=0.05),但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之间方差分析显示,颞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具统计学差异(P=0.015<0.05)。
(4)下泪新月高度与中央基底膜下神经密度(r=0.303,p<0.01),颞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r=0.420,p<0.01)以及鼻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r=0.306,p<0.01)均相关。下泪新月面积与中央基底膜下神经密度(r=0.251,p<0.05),颞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r=0.402,p<0.01)以及鼻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r=0.239,p<0.05)均相关。相较于其他方向,颞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与下泪新月参数显示出更强的相关性。
结论:
(1)无论是否存在干眼症状,接触镜佩戴者的各项泪液参数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所下降。相较于对照组,接触镜佩戴者鼻侧、颞侧基底膜下神经密度下降;存在于眼症状者颞侧密度下降更明显。
(2)下泪新月面积在诊断干眼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3)接触镜佩戴所致的机械性压迫及代谢改变可能导致角膜周边上皮下神经密度的改变,尤其是颞侧方向,从而引起泪液系统改变,引起佩戴者干眼症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