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dh2基因表达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膀胱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与器官损伤密切相关。长期滥用氯胺酮会导致膀胱粘膜损伤引起下尿路症状,其主要原因是直接毒性作用引起的膀胱上皮氧化应激。【目的】为了探究aldh2基因表达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膀胱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首先将8周龄ICR雄性野生型(WT)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氯胺酮(50 mg/kg)组,分别诱导4周和8周。取出各组小鼠膀胱,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各组WT小鼠aldh2mRNA的表达情况。随后再选取ICR雄性aldh2基因敲除型(KO)与WT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氯胺酮诱导组(50 mg/kg)。在4周和8周时,收集膀胱组织并用于测量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水平和纤维化程度,以探索aldh2基因对膀胱功能的保护作用。并记录下各组小鼠尿动力学评分和一般指标评价。【结果】qPCR显示经氯胺酮处理后的WT小鼠膀胱aldh2 mRNA的相对表达量(1.84±0.24)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1.02±0.15)(P<0.01)。进一步在氯胺酮诱导组的比较中发现,KO小鼠较WT小鼠体重增加缓慢(P<0.01),排尿评率增加(P<0.05)。并且KO小鼠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降低(P<0.05);KO小鼠的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6(IL-6)的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病理组织提示KO小鼠膀胱黏膜屏障消失、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层和肌层纤维化增加;蛋白质应迹结果(Western blot)以及qPCR分析也进一步提示KO小鼠的炎症蛋白NF-κB、COX-2和i NOS的表达量较WT小鼠均明显增加(P<0.01),并且纤维化蛋白α-SMA、TGF-β和Fibronectin的表达量也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aldh2基因可在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KI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抗炎抗纤维化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Meta分析明确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后期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研究数据及参考依据;建立干预方案,评价专职护士主导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1.应用Meta分析明确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系统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pring等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医疗服务、教育、养老等社会服务需求的不断上升是导致公共基础服务供给与需求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各类供需矛盾中,以医疗服务尤为显著。为有效缓解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本研究以GIS技术为基础,对广西昭平县医疗机构空间可达性和配置均等化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可达性评价及空间可视化;公共医
目的:评估伴有早产或低体重的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接受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出生胎龄+5D)的有3眼(16.67%)。(3)屈光参差:共有13例获得了屈光参差状态的随访结果,有9例屈光参差状态良好,其中8例(61.53%)无屈光参差(<1.0D),1例(7.70%)轻度屈光参差(≥1.0且<2.5D),4例(30.77%)高度屈
研究背景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主要包括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鼻腔和/或鼻窦的炎症性疾病。许多条件致病菌可引起本病,其中以曲霉菌最常见。由于地处南方,天气温暖、潮湿,广西真菌性鼻窦炎的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解剖障碍、环境暴露、微生物毒性、遗传背景和受感染宿主的免疫状态被认为是的潜在病因。在健康人群和慢性鼻窦炎患者中,鼻粘膜和副鼻窦中均有真菌的存在。真菌的定殖和
目的:检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中BRAF-V600E、MAP2K1基因突变的类型,结合成人与儿童临床资料的特征分析,进一步提高对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靶向药物治疗的认识。方法:(1)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65例L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病理科收集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共处理是否可以减轻5%布比卡因诱导的大鼠脊髓神经毒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所有大鼠均施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术。GM-1预处理组(Group G)鞘内注射GM-1(30mg/kg)后24h接受鞘内注射布比卡因,GM-1共处理组(Group G+B)在鞘内注射GM-1后立即注射布比卡因。布比卡因组(Group B)仅接受鞘内注射布比卡因而不接受GM-1处理。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杨桃根提取物2-十二烷基-6-甲氧基-2,5-二烯-1,4-环己二酮(2-dodecyl-6-methoxycyclohexa-2,5-diene-1,4-dione,DMDD)对4T1乳腺癌细胞和BEL-7404肝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1.抗乳腺癌部分:体外培养4T1乳腺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DMDD处理后,采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DMDD对4T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行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T2DM(Type2 Diabetes Mellitus,2型糖尿病)与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肿瘤学预后的关系;通过纳入包括T2DM等参数建立临床预测模型,并加以评价。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到2018年6月行肝癌切除术并病理诊断为HCC的1411名患者的
目的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一线药物,但也仅能给晚期肝癌患者增加2-3个月的生存期。部分患者对索拉非尼呈现出先天耐药性或在治疗疗程中发展为获得性耐药。因此,寻找索拉非尼治疗肝癌的预测标志物,提高肝癌患者的个人化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机制上,除了拥有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索拉非尼还能够增强细胞内的脂质过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中双酚类化合物的暴露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其暴露水平与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为评价孕妇双酚类化合物暴露对LBW发生风险的影响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来源于广西壮族人群出生队列。从2015~2018年,纳入队列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以及《桂妇儿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研究对象基本人口学信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