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聚酯纤维产业的部分技术和产品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也面临着诸如高附加值功能性纤维品种少、产量低,品质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利润率低等突出问题。超仿棉的提出符合了我国聚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以及解决高棉价对纺织行业的冲击和棉花原料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纺织产品的热湿舒适性直接影响到织物使用中的生理、心理等的满足感,是聚酯仿棉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仿棉聚酯织物舒适性的研究对仿棉织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以本项目组研发的一种新型改性聚酯纤维为原料、设计开发了6种不同混纺比的仿棉聚酯针织物,并对这6种仿棉聚酯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这6种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参数和热湿舒适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讨论了仿棉聚酯纤维含量及织物结构参数对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影响。其次,对仿棉聚酯针织物孔隙结构如孔径大小、分布、孔隙率等进行表征,分析了织物孔隙结构参数与织物基本结构参数、织物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为仿棉聚酯织物结构和舒适性的设计提供依据。最后,将仿棉聚酯织物作为一个由纤维、水和空气混合而成的吸湿性多孔纤维集合体材料,结合织物孔隙率与含水率参数,建立了仿棉聚酯织物导热系数的数学预测模型,并开发VB程序预测实验用仿棉聚酯针织物的导热性能,为仿棉聚酯织物热传递性能的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性聚酯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厚度和平方米克重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6种织物总的吸、放湿趋势相同,随着改性聚酯纤维含量增加,织物的吸、放湿平衡回潮率和吸湿滞后值呈线性下降趋势。改性聚酯纤维含量和织物回潮率对织物结构参数及织物传热、传湿性能影响较大。混纺针织物孔径尺寸由小到大,在较宽范围内呈左偏不对称分布;较小孔的分布比较集中且占比重较大,存在着纤维孔隙向纱线间孔隙过渡值;1-6#织物的平均流体孔径与大孔隙百分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纤维混纺比对织物大孔隙平均孔径影响较大;纱线的直径、未充满系数与织物大、小孔隙所占百分率相关性明显。平均流体孔径及大孔隙对织物的传热传湿影响更大,较大孔隙对织物的透气性影响较大,而小孔隙平均孔径与织物芯吸相关系数为0.94。线圈模型法所测孔隙率与织物未充满系数、织物厚度和线圈密度相关性很大;混纺比、纱线直径、未充满系数、织物厚度、线圈密度对织物的透气性有较大影响。密度法所测织物体积孔隙率与织物的传热传湿指标关系较大。开发VB程序预测吸湿多孔织物的导热性能。对比预测值与实验值可知,当仿棉聚酯纤维含量较高时(1#,2#,3#织物),采用密度法预测的织物导热系数与织物导热系数实验值差异较小,而当仿棉聚酯纤维含量下降,理论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这可能与未考虑织物中的水分蒸发有关。理论预测的织物导热系数与实验值变化规律一致,均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这对研究不同混纺比纱线所制成的仿棉聚酯织物导热性能变化规律有一定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