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校园的概念是在2010年的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被明确地提出的,它是指将“数字校园”的构建思路作为基础,利用新信息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来实现学校的各级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校园资源之间交互方式的改变,同时整合学校的相关教学活动、各类科研项目、系统管理等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旨在提高信息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及响应速度,以实现智慧化的校园服务和管理模式。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通过听播客、看教材视频、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来学习讲义,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知识。就目前我国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状况来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课程容量大等问题普遍存在各个中职学校中。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一成不变的教材,对学生开展统一的讲授,将会使计算机教学陷入困境。因此,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来改变目前教学现状十分有必要,翻转课堂的出现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必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的配套设施在中职学校中基本已经齐全,再加上学生当中出现的问题和特点,实施翻转课堂就具有了基础条件和可行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网络有了更多的接触和认识,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其次,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强大,担任计算机的教师的计算机基础知识都很精通,能够合理地利用学习资源,对新材料的管理和发布也很熟练,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相对其他课程而言,计算机课程具有很大的趣味性,采用任务驱动或融合项目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小组协作的情况也能够完成任务。从以上分析可见,在中职学校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创新的模式具有可行性。基于众多学校的大胆尝试,翻转课堂为中职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为解决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现状,并迎合了创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核心思想,具有巨大的实践意义。针对此,本文将对基于智慧校园的“翻转课堂”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首先是绪论,论述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综述国内外相关学者在智慧校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中职计算机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水平;第一、二部分是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针对文中涉及的智慧校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做出相关理论阐述;第三部分是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针对中职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分析,并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第四部分是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第五部分是基于智慧校园的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构成。根据教学环境、目标和内容的设计,选取实验对象,并对其实施教学实验;第六部分是基于智慧校园的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设计。第七部分是基于智慧校园的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效果;第八部分是基于智慧校园的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最后是结束语,对中职计算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总结。经研究表明,学生完成课前反馈情况的完成程度都在88%以上,学生基本上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前反馈。并且这些内容都是经过学生认真思考,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而敷衍了事。学生积极地完成课前学习情况反馈能够为老师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课程带来极大的帮助。同时,也表明在智慧校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是实施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协作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在课堂中,学生的出勤率整体水平在90%左右,学生稍有缺课的行为;学生课中讨论问题和协作学习能力在60%左右,小组讨论、问题探讨、言语交流方面学生都做得比较好;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在25%上下波动,相较于其他情况,学生提问情况相对较弱,学生提出问题还要有所加强。总之,就目前学生完成计算机课程作业的情况可以知道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Excel、PowerPoint的实践操作能力有显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