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宗教的本土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基督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在唐代贞观年间就已传入中国,然而时至今日,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地化程度仍然较低。基督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如何能在传播地区建立起当地人对它的认同和信仰,是传教士们在传教过程中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就基督教艺术而言,基督教艺术从来就不以任何一国或者任何一种相貌作为基督教本该的艺术形式,它应当是基督教信仰与当地文化艺术相融合的产物,只有这样基督教艺术才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为基督教艺术带来永不枯竭的创作灵魂。西方的基督教艺术早已登上了高峰,相比对西方的基督教艺术的熟知程度而言,国人反而对中国的基督教艺术感到陌生。民国时期大规模的基督教艺术创作,可算得上是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真正开端,这些作品的中国特色十分明显,无论是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或是艺术风格的选择,都试图用国人可接受的方式呈现,都在进行着开创性的探索,并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经验。中国的基督教艺术离不开对中国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借鉴。因此,本文选取民国时期的基督教艺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与梳理,力求探寻出若干有利于当代中国基督教艺术本土化的路径,为当代中国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