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基督教艺术形象中国化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s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来宗教的本土化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基督教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在唐代贞观年间就已传入中国,然而时至今日,基督教在中国的本地化程度仍然较低。基督教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如何能在传播地区建立起当地人对它的认同和信仰,是传教士们在传教过程中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就基督教艺术而言,基督教艺术从来就不以任何一国或者任何一种相貌作为基督教本该的艺术形式,它应当是基督教信仰与当地文化艺术相融合的产物,只有这样基督教艺术才能具有不同的风格和技巧,为基督教艺术带来永不枯竭的创作灵魂。西方的基督教艺术早已登上了高峰,相比对西方的基督教艺术的熟知程度而言,国人反而对中国的基督教艺术感到陌生。民国时期大规模的基督教艺术创作,可算得上是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真正开端,这些作品的中国特色十分明显,无论是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或是艺术风格的选择,都试图用国人可接受的方式呈现,都在进行着开创性的探索,并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经验。中国的基督教艺术离不开对中国文化和传统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借鉴。因此,本文选取民国时期的基督教艺术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与梳理,力求探寻出若干有利于当代中国基督教艺术本土化的路径,为当代中国基督教艺术中国化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向。
其他文献
将驱动和信号触发整合在一起的新延时摄影工具。
探索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面对快速发展变化的形势,不能沿袭习惯的做法而不思进取,满足已有的经验而固步自封,畏惧改革的风险而停滞不前。必须坚持
一、华为的警告与中小企业的窘境2000财年,华为以销售额220亿元,利润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之首,而总裁任正非却告诉大家:
<正>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感染率由早先的Charuley时代的9%~15%下降至目前的0.5%~1%,但感染一旦发生常导致全髋关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一种主要教学手段。当前体育实践课教学中,体育激趣情境的创设大多都渗透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合理利用也有
“十五”期间,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在法制建设、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机制完善、综合治理解决人口问题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国际合作也取得了新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