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内生放线菌的筛选及新属鉴定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xiaoxi21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线菌以其丰富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作为天然活性药物的重要微生物资源,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中体现了重要价值与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随着放线菌研究的不断发展,在以土壤为分离源的传统分离方法中,土壤放线菌的筛选已趋于饱和,寻求开发放线菌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部分农作物为分离源,对其根组织进行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分离,获得了来自豆角、番茄、芹菜、苦瓜4种农作物中30株内生放线菌,为探究放线菌新资源及新型天然活性产物的发掘提供优势菌株。本实验采用牛津杯法对分离得到的30株植物内生放线菌的发酵液粗提物进行活性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4株放线菌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藤黄微球菌(Micrococusluteus)的抑菌直径达到了10mm以上,其中菌株DJ3和DJ13对这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直径都在20mm以上。采用十字交叉法对筛选得到的30株植物内生放线菌进行9种病原真菌的活性抑制实验,实验得到了9株菌对2种以上的病原真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3株菌对7种以上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并对此3株内生放线菌进行了活性重复试验以及后续的化合物分离等研究。采用多相分类法对菌株NEAU-J5进行了放线菌的分类学鉴定。首先对菌株NEAU-J5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后通过系统分类学在线比对,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从属于小单孢菌科,并对菌株NEAU-J5进行了多相鉴定实验,实验结果:细胞壁氨基酸为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细胞壁水解糖为核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甲基萘醌的主要组分为MK-9(H4)和MK-9(H6);脂肪酸主要为C16:0,C17:0,C17:1ω7c,C18:0和iso-C15:0;基因组G+C mol%为72.2mol%。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JQ073732。通过形态学分析、化学分类学分析、系统分类学分析及16S rRNA特征性核苷酸比对确定菌株NEAU-J5属于小单孢菌科的一个新属,并将其命名为Xiangella phaseoli NEAU-J5T,分别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CGMCC4.7038T)和德国国家菌种保藏中心(DSM45730T)。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根据实验室转录组数据库利用PCR技术克隆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LcTAK1)和TAK1结合蛋白1(LcTAB1)、TAK1结合蛋白2(LcTAB2)的cDNA序列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发和利用自然的强度越来越大,因此也更加剧了环境问题。人类由关心自身健康而引发对生态系统健康的关注。而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其最终受益者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