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境地区旅游发展研究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热点之一。随着我国沿边开放城市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确立、边境口岸的相继开放,边境旅游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已初步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我国边境县(市)旅游业在边境发展中的作用日益上升,因而,探讨如何提升边境县(市)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借鉴旅游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理论,利用GIS空间分析、SPSS统计分析等相关技术,构建了我国陆地边境县(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模型,揭示边境旅游竞争力要素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进而对边境旅游竞争力的类型进行划分,剖析不同类型边境旅游外显竞争力与内在竞争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入境旅游竞争力及典型边境县(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边境旅游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我国陆地边境县(市)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借鉴,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结合我国陆地边境县(市)旅游竞争力的特点,初步构建了一个由外显竞争力和内在竞争力2个层次11个模块组成的边境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模型。外显竞争力是边境旅游竞争力的最终表现,内在竞争力是外显竞争力的来源或决定因素,能够更加具体的反映实际旅游竞争力的状况。 (2)我国陆地边境县(市)各旅游竞争要素的时空差异较为明显,根据内在竞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组合关系的不同特点,将边境县(市)划分为资源优势型、口岸优势型、区位优势型、集聚优势型、相对均衡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边境县(市)旅游外显竞争力与内在竞争要素的相关程度有所不同,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我国陆地边境县(市)入境旅游竞争力受地缘关系、边境旅游政策、边境旅游合作等影响较大。在入境旅游发展初期,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地缘驱动;在入境旅游发展中期,外部宏观环境的调控成为边境县(市)入境旅游竞争力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入境旅游发展后期,逐步形成边境地区跨国旅游协作体系,参与全球旅游一体化的发展。 (4)不同类型边境县(市)旅游竞争力的发展机理不同。资源优势型边境县(市)的旅游发展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口岸优势型边境县(市)的旅游发展一般由边境贸易带动,开展以边境购物、边关观光、跨境旅游为特色的旅游活动;区位优势型边境县(市)具备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城市整体风貌、旅游节庆活动等是吸引游客的关键;集聚优势型边境县(市)在整个区域旅游发展中起到龙头带动作用;高水平相对均衡型边境县(市)旅游发展较为成熟,应逐步带动周边县(市)旅游发展,大多数低水平相对均衡型边境县(市)暂不具备旅游发展的条件。 (5)根据边境县(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的动态性和阶段性,对边境县(市)旅游发展的空间等级进行划分,并提出边境县(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