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香港针灸的历史、现状、发展展望及探索香港社会人口与针灸使用的关系,使针灸在香港能更快更好地发展。方法:透过对数据搜集,包括期刊、报告、学术性书籍、论文、政府文件等,加以分析、综述,从而探讨香港针灸的历史、现状、发展展望。透过互联网和直接邀请全香港市民进行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将收集的问卷以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Multivariat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方法进行分析,探索香港社会人口与针灸使用的关系。结果:女性近一年内曾做针灸的比率比男性多约0.7倍(OR:1.686,CI:1.048-2.712),25-34岁市民一年内曾做针灸的比率比15-24岁多约2.3倍(OR:3.269,CI:1.164-9.186),离婚或丧偶人士一年内曾做针灸的比率比单身人士多约3.2倍(OR:4.243,CI:1.434-12.553),无受正式教育或小学学历人士一年内曾做针灸的比率比中学学历人士少约25倍(OR:.042,CI:.005-.371),$20001-$30000薪酬人士近一年内曾做针灸的比率比﹩10001-$19999薪酬人士多约0.4倍(OR:1.157-3.768),$40001-50000薪酬人士近一年内曾做针灸的比率比$10001-$20000薪酬人士多约2.9倍(OR:3.916,CI:1.181-12.987)。中医的现状无论在临床、研究、教育等已有长足的发展,包括由回归前没有公营到现在有十几间公营诊所;由回归前很少针灸研究到现在有最少数十份针灸研究已刊登于国际期刊;由回归前没有全日制大学教育到现在已有不同的全日制大学课程。结论:女性、25-34岁市民、离婚或丧偶人士、薪酬较高>$20000人士较多在一年内使用针灸治疗。无受正式教育或小学学历人士较少在一年内使用针灸治疗。估计这与他们的需要、想法、学历及经济能力有关。政府于制定医疗政策时可参考如何让更多未接受针灸的人士接受针灸,以帮助他们有更健康的身体。在临床上,提议政府可更多的拨款,减轻有需要市民的负担及增加医师们临床上的培训;在研究上,可有更多不同病种的研究,以增加市民对针灸的信赖,及可有更多中医理论层面的研究,使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能继续发展;在教育上,提议增加物理治疗课程的非中医理论针灸内容,亦提议在港增加针灸博士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