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2004/2005年度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长城站度夏考察以及2004年和2005年度的两次北极黄河站夏季考察,分析了南极长城湾、阿德雷湾和北极王湾夏季微食物环主要类群(浮游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的组成和生物量,同步进行温、盐、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测定,并通过稀释实验研究了微、小型浮游生物群落的生长率和摄食率。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2005年南极夏季长城湾、阿德雷湾、北极王湾的总叶绿素a浓度分别在1.357~2.24 mg·m-3、1.857~3.197 mg·m-3和0.048~0.913mg·m-3之间波动,各湾小、微型(含微微型,下同)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分别是26.70%和73.30%、9.87%和90.13%、21.16%和78.84%。总的趋势是南、北极的小型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小于微型浮游植物,南极总叶绿素a浓度高于北极,且南极两湾均表现为湾外低湾内高的分布特征,而北极王湾则刚好相反。(2)2005年南极夏季长城湾各站10m水柱微食物环主要类群(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柱总生物量为130.10~170.68 mg C m-2,平均为153.05 mg C m-2;阿德雷湾为236.08~358.38 mg C m-2,平均为300.6 3mg C m-2,两湾细菌分别占柱总生物量的76.64%和34.32%。(3)2004年夏季王湾各站位的细菌50m水柱柱总丰度为11.35~20.11×1012 cells m-2,平均为15.11×1012 cells m-2;50m水柱柱总生物量为227.09~404.14 mg C m-2,平均为302.58 mg C m-2。异养鞭毛虫的丰度在0~24.267×104cells L-1之间,平均为5.835×104cell L-1,<5μm的异养鞭毛虫占绝对优势,平均占总丰度的91.37%;生物量在0~3.285μg C L-1之间,平均为0.199μg C L-1,5~<20μm的异养鞭毛虫占绝对优势,平均占总异养鞭毛虫的87.55%。(4)2005年夏末王湾各站50m水柱微食物环主要类群(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柱总生物量为1016.38~1665.58 mg C m-2,平均为1335.42 mg C m-2。细菌占柱总生物量的56.89%。(5)浮游细菌、浮游植物和原生动物群落在王湾的湾顶和湾口区的分布不均匀,表现为湾顶区高于(或低于)湾口区,这与整个群落的演替密切相关。其发育演替可分为3个阶段:2004年夏季刚好在第2阶段初期,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异养类群湾内高于湾外,自养类群生物量大于细菌生物量。而2005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