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两栖类动物物种在全球范围内正急剧衰减或消失,已有研究证明此现象发生与化肥污染有关。本文从个体、细胞和组织的不同水平研究了磷酸二铵(Diammonium Phosphate)对花背蟾蜍 (Bufo.Raddei)蝌蚪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如下:
(一)由于有卵胶膜的存在,磷酸二铵对蝌蚪孵化期前的影响较小,孵化所需时间基本相同,孵化率均在90[%]以上。
(二)蝌蚪经磷酸二铵处理后,体重和体长均小于对照组,且随浓度升高和染毒时间延长而降低。被处理的蝌蚪表现出腹部膨大且透明,个别出现头部膨大的现象,23期处理组鳃丝发育明显小于对照组等畸形现象。
(三)磷酸二铵处理对蝌蚪具有明显的致死效应,且染毒时间及磷酸二铵浓度与死亡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四)磷酸二铵对蝌蚪肝脏的结构损伤主要表现在:首先,肝细胞表现出明显的膨胀现象,由于充血造成了肝血窦而显著扩增;而色素沉积由块状分布变为指突状分布。且在高浓度处理组中,肝脏内出现由于淋巴细胞浸润而形成的块状坏死;第二,肝细胞出现脂肪样变性;由于核内异染色质呈凝集状态,故胞核整体呈淡染现象。最明显特征是24期处理组中,随浓度升高枯否氏细胞数量也呈增多的趋势。第三,电镜观察,随着磷酸二铵浓度的升高及染毒延长,肝细胞胞质中脂滴数量和大小也之增多和增大;糖原颗粒数量增多,并出现了多聚糖原;线粒体双层膜结构基本完好,但嵴结构大部分结构模糊不清;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出现普遍的脱颗粒现象,且在高浓度处理下集聚在胞膜内侧分布,且在胞质内可观察到大量髓样结构。
(五)磷酸二铵引起蝌蚪肝脏内糖原含量变化,低浓度染毒(0.18g/l,0.24g/l)蝌蚪的糖原含量均较对照组高,且随浓度增大而升高。
(六)磷酸二铵对蝌蚪肝脏内酶系酶活也有影响,低浓度染毒可以诱导24期和42期蝌蚪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抑制31期和46期酶活性;低浓度染毒可以诱导蝌蚪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高浓度染毒(1.4g/l)引起蝌蚪酶活随染毒时间呈先降后升变化;低浓度染毒(0.18g/l,0.24g/l)可以诱导31期和42期蝌蚪乳酸脱氢酶酶活性成高,抑制24期和46期酶活性。
(七)低浓度染毒,蝌蚪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随磷酸二铵浓度升高而上升;高浓度染毒,蝌蚪微核率随染毒时间呈先升后降变化,核异常率则保持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