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深入了解马拉松项目特点、训练规律、高原训练特点,以及不同水平运动员个体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多门学科的应用知识、先进的高科技手段与方法,在相同训练强度条件下,对我国优秀竞技马拉松运动员分别进行平原训练与高原训练,找出两种训练方法中生化指标的特点。本文运用血清肌酸激酶(CK)观察在运动训练中机体对负荷强度刺激的承受能力,并对承受训练强度与身体机能的恢复速度进行监测;运用血尿素(BUN)对训练中所承受的量和身体机能的疲劳程度及恢复速率进行监测;用血红蛋白(Hb)监测运动员在训练前后是否出现贫血、铁元素流失的状况;运用血乳酸(Bla)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所承受的运动强度的监测;运用血清睾酮(T)对运动员进行运动训练后身体机能状态的恢复能力及训练效果的分析。观察运动员在相同训练强度条件下,马拉松运动在平原、高原训练后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规律,比较平原与高原两种训练模式指标变化的异同,分析指标的变化特点,形成各项指标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分析,从而建立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指标监控体系,更为准确、全面、适时的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进行评价,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与调整训练负荷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通过为期五周的训练,其中血清肌酸激酶、血尿素、血清睾酮以20公里课为例,血乳酸以12公里课为例;平原组以3分50秒、高原组以4分的速度进行训练监控,而血红蛋白则采用阶段监控,对8名马拉松运动员的生化指标进行了整理、分析:1、高原组运动后即刻血清肌酸激酶变化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在运动后12小时,平原组与高原组血清肌酸激酶均达到最大值;2、两组血尿素的最大值均在运动后12小时出现,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12小时后血尿素(p<0.01),具有极度显著性差异;运动后48小时,基本恢复;3、平原组在运动后12小时血清睾酮达到最大值,在运动后12小时,平原组大于高原组(p<0.05);但24小时后,两组均基本恢复;4、两组血乳酸最大值均在运动后即刻出现,平原组对血乳酸的影响始终低于高原组(p<0.01),但在运动后,平原组血乳酸的恢复能力高于高原组(p<0.05);5、在训练的第三、四周,平原组的血红蛋白值高于高原组(p<0.05);下高原后,高原组的血红蛋白值上升,与平原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但高原组会会继续出现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