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确定土地利用方向的基本依据,是近20年来土地资源研究的主要内容。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属于土地适宜性评价范畴,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质量的自然因素和土地利用方式等经济社会因素的综合鉴定,将耕地后备资源按评价体系对其开发为耕地的适宜程度划分为若干级别,以揭示其作为耕地开发的适宜性大小,从而为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制定合理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关系理论和土地稀缺原理为指导,按河北省8个二级生态类型区分析各耕地后备资源类型特点,围绕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一目标,提出用自然模块和产能模块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并通过分析农用地分等与耕地后备资源评价的关系,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于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中。 还以河北省为例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实证研究,通过计算得到各县耕地后备资源适宜开发指数,用频率直方图法将其分为五级,分别代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适宜程度。其中,一级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1800.9公顷,占总耕地后备资源的22.35﹪,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区和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二级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68715.1公顷,占总耕地后备资源的29.65﹪,主要分布在海河冲积平原区和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三级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37357.7公顷,占总耕地后备资源的16.12﹪,主要分布在海河冲积平原区;四级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6779.1公顷,占总耕地后备资源的24.50﹪,主要分布在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坝上高原区和海河冲积平原区;五级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17093.9公顷,占总耕地后备资源的7.38﹪,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冀西北间山盆地区和坝上高原区。 最后,本文还提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可能的应用方向,主要是为制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提供依据,为合理确定土地开发项目目标等别服务。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农田土壤镉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水稻的主要逆境之一,严重影响着稻米的产量和质量安全。根系作为吸收养分、水分和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重要器官,其发育特性将直接影响地上部的生长。然而,目前关于水稻材料根系耐Cd机理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4份遗传特性和根系Cd吸收能力不同的水稻育种材料为供试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d水平下根系Cd吸收量和亚细胞分布情况、形态特性和抗氧化酶
为了比较棉花种子耐盐能力,在室内控制条件下设6个NaCl浓度的处理,对比了新疆棉花生产中常用的陆地棉和长绒棉品种种子萌发阶段的发芽势、发芽率、吸水速率的差别;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比较了它们生长势的差别;研究了不同品种间出苗率、铃重、单株铃数、衣分及产量的差别;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NaCl溶液浓度的升高,不同品种的种子吸水量逐渐减少,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渐降低,盐害率逐渐增加,生
满足作物对磷的需求是保障作物高产的基础,但同时过量施用磷肥,造成土壤磷积累,将带来严重的农田磷面源污染源问题。如何减轻富磷土壤磷的流失,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以富含铁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镉(Cd)胁迫对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和苜蓿(Medicago sativa L.)间作条件下重金属Cd在土壤-植物(印度芥菜-苜蓿)系统内分布特征,阐述了Cd污染土壤上印度芥菜和苜蓿生长状况及累积Cd能力,评估了苜蓿重金属Cd饲用安全情况下的土壤环境标准。主要结论如下:1.在土壤Cd含量为0.37~20.37 mg/kg范围内,印度芥菜对Cd有较强耐性
本研究于2007-2009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试验园区进行。根系发育研究采用盆栽方式,2007-2008年以黄淮麦区主栽优质小麦品种郑麦004(弱筋)、周麦18号(中筋)和郑麦9023(强筋)为材料,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小麦根系数量性状和生理性状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08-2009年以郑麦004和郑麦9023为材料,研究不同磷钾配比对小麦根系数量性状和生理性状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主要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