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20世纪的课程研究历程,关于课程的许多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同的课程观往往隐含着不同的课程思维方式,它影响着人们对课程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师的课程行为受其课程观的支配,没有教师课程观及其行为的变革,课程改革就不会真正得到落实。目前的研究大多只关注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课程观,而很少关注教师的课程观是怎么形成的,忽视具体生活着的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中是如何思考、感受和行动的。基于此,本文对教师个人课程观展开研究,试图通过对教师个人课程观的了解,找到教师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借此为转变教师课程观提供一些启发,为教师教育管理和有关研究部门提供相应的参考性建议。本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邀请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合作对象,以研究者自身为研究工具,走进教师真实的生活世界,对合作者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与访谈,尊重合作者的参与,站在她的立场上,深入其内心和所处的教学现场进行理解体察。本文无意于建构教师个人课程观的宏大理论,但求对本研究的合作者获得比较真实的感受与理解,通过鲜活的故事揭示出她的个人课程观,并使读者通过研究者的分析与解释得到收获。本文通过叙述合作者的个人成长故事,在个人生活史的全景下把握个人课程观的发展脉络,力求在更广阔的背景下了解她的课程观的形成因素。通过建构一组合作者的课程实践故事,展现合作者个人课程观存在的真实场景,并基于故事尝试使合作者对其个人课程观的内涵做进一步的个人解读。教师个人课程观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本文选取了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实施观、课程评价观的不同角度作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教师个人课程观的形成是教师个性品质和态度的激发、学习和实践智慧的积累、教改与课改的双重推动、社会发展需要的冲击等几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个人课程观呈现出聚合性、发展性、机缘性、矛盾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提升教师个人课程观的办法,即: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主体意识、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教师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