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学校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提高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家校合作效果,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然而,据社会新闻报道,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后,由于职责不清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因此,笔者聚焦于学校治理中家校合作的责任边界进行研究,以期为小学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实践工作与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以上海市C区公办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质性研究为主,采用扎根理论分析。研究问题是:在学校治理中,上海市C区公办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是怎样的?家校合作的责任边界处理得怎么样?有哪些表现?家校合作主体怎样把握责任边界,提高家校合作程度进而提升学校的治理能力?研究发现:上海市C区公办小学家校合作主体责任履行的情况总体比较乐观,家校双方重视家庭教育且支持家校合作,家校合作途径多样且总体效果良好。多数学校家校合作的责任边界明晰,具体表现为家校双方目标一致,分工明确;形成了教育伙伴关系,共商共建家校合作;家长与教师角色互换,增进了彼此的理解。然而,个别学校家校合作的责任边界不清,具体表现为学校主导过多且引导不够、家长过度干涉、家长缺乏参与。分析家校合作责任边界不清的主要原因是以学校为主导的合作地位失衡和以家长为主导的参与程度失衡。最后,笔者从责任边界、家校合作两方面提出了家校合作主体把握责任边界,进而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