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低噪音以及较宽的动态范围等众多优点。但是传统的荧光探针往往会因为形成聚集态而导致荧光淬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ACQ),这无疑会影响荧光检测的灵敏度,缩小探针的应用范围。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具有聚集有发光效应(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的分子不断被发现。自从Tang领导的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四苯乙烯(tetraphenylethylene, TPE)荧光探针的AIE效应,大量文献报道了基于TPE的AIE材料在化学传感和检测的广泛应用。另外,基于TPE螺旋桨状的构型、高效的制备和AIE性质,TPE将会是一种制备有机多孔材料的新型的有机建筑块。本论文基于TPE的结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新材料的构筑研究,对构筑得到的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索。主要内容包括:(一)通过Cu(I)催化的‘’Click"反应合成了两种糖基TPE衍生物,并且研究了合成的糖基功能化新型荧光探针与蛋白质(酶)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基于TPE单元的AIE效应,选择性的葡萄糖酶催化水溶性的糖基TPE衍生物的水解,引发明显的荧光的改变。我们相信这种研究以糖为媒介的生物作用的新颖方法将会在生物大分子检测和糖生物学研究方面大有作为。(二)通过高效的钯催化的Suzuki偶联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基于TPE的有机多孔材料(tetraphenylethylene-based porous organic polymers, TPOPs)。构筑得到的材料通过NMR,TGA,XRD;SEM和TEM等测试方法进行了表征。(三)研究了TPOPs的孔隙性质和荧光性质。根据得到的氮气吸附等温线,Brunauer-Emmett-Teller (BET)比表面积为440-736m2g-1。利用同样的链接单体、两种不同的核心结构单元(TPE,螺芴)构筑的共聚物(TPOP-3)的BET比表面积高于相应的同核聚合物。氢气吸附等温线显示了材料的储氢能力达到了1.00wt%(TPOP-3,1.13bar/77K)。TPOPs对苦味酸的检测发现,随著苦味酸的加入,可以观察到明显的材料的荧光淬灭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