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慧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的缺陷,也为课堂的创新与变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智慧课堂的出现,使得课堂教学互动不再停留于传统、单一的师生之间,其最根本的不同是借助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信息化支撑平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立体化互动交流。教师、学生与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智慧课堂教学环境下的教学交互行为。具有强大的互动交流能力是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的核心标志,可以说智慧课堂自提出以来便带着促进高效互动的标签,而教学互动又作为促进学生潜在场域知识建构与深度理解的关键,其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因此,在智慧课堂高举“高效互动”大旗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时,其实际应用效果究竟如何亟待研究验证与分析。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证总结。理论部分,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明确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在多位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智慧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教学互动的概念进行了思考与界定,并对智慧课堂教学互动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进行了阐述。与此同时,在上述理论探讨的前提下,对分析智慧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具体维度展开了思考与阐述,将其确定在是否建立并达成科学合理的互动目标、是否促进全体学生主动深入互动、是否提升全体学生认知和思维水平以及是否达到人机环境融洽的合理互动四个维度。为全面了解智慧课堂中教学互动的实际情况,实证部分笔者选取S小学教学课例,借助视频分析软件Nvivo 11.0 Plus,依据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对所选课例进行观察、数据采集及节点编码,首先从课堂结构、教学情感氛围等方面整体上了解智慧课堂教学互动的情况,分析发现智慧课堂的互动整体呈现学生主体性高,情感氛围融洽,人机交互高频和课堂利用率高的优势,但也存在技术功能弱化和人知互动浅显的问题。为了弥补“意义单元”的过分切分,笔者立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SOLO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围绕上述四个维度再次对课堂互动内容本身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结论:学习目标基本达成,但设备使用欠缺灵活创新;技术带动高度参与,但学生主动探究机会受限;教学效率有所提升,但学生思维集中停留表面;人机交互环境融洽,但设备硬件问题客观存在。最后,在理论和实证结果的支撑下,本研究围绕智慧课堂教学的展开切实提出了如下提升智慧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策略建议:在教师方面,建议教师提升技术应用力,促进智慧与教学深度整合;预设互动目标,增加多层次互动环节;丰富线上资源,促进学生与资源碰撞;精设提问内容,增强人际间交流深度。在学生方面,建议学生主体要提升主动探究意识,适应智慧课堂常态化;提高设备操作熟练度,保障教学进程流畅度。最后根据研究的实际进展对论文研究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