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需求,农地资源被大量的转变为非农建设用地,伴随着农地非农化的出现而来了土地粗放利用,生态环境质量和耕地资源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配置一直是当前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农地资源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之间配置的过程中忽略了其农地资源的外部性,导致在农地非农化配置过程中,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过低,而配置效率过低的问题则是通过当前我国在治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一些调控机制存在的问题而反映出来的。本文通过对分析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土地资源配置失灵的原因,深入研究农地非农化调控机制存在的不足,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相应的调控机制决策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江苏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南京市、苏州市和盐城市为主要代表对象,分析研究1996-2007年三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地非农化配置情况,分析农地非农化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前我国相应的调控机制深入挖掘机制体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根据当前我国土资源配置的实际情况以及土地调控机制的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在农地非农化土地资源配置过程中土地调控机制存在的不足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过低的问题,然后从理论层面分析造成我国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损失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失灵的原因,而当前我国农地非农化过度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失灵。
其次,针对政府失灵在理论上进行分析,主要通过三方面来揭示造成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首先,从农地非农化配置过程中数量方面的调控机制进行分析,对于农地非农化数量的调控,主要是通过直接管制来进行的,其中影响农地非农化数量的主要调控机制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以及土地用途管制等等;其次,从农地非农化配置过程中价格方面的调控机制进行分析,对于农地非农化价格,主要是通过引导需求来控制土地资源配置,主要的调控机制包括了土地的税费机制;最后,农地非农化价格和数量相结合的调控机制进行分析。
再次,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农地非农化数量和价格的变化趋势,并对比了私人成本、社会成本以及政府管制下农地非农化价格和数量,发现在私人成本下(即实际情况下)农地非农化价格相对社会成本下过低,大概是私人成本下的1-3倍;农地非农化数量相对社会成本下过高,同时政府管制下的农地非农化控制力度不够,其社会成本下的土地价格是政府管制下的16-20倍。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我国实际土地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共鸣。
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今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明确土地产权,完善土地制度;(2)强化土地市场能力;(3)根据地区不同适时调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措施;(4)建立耕地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分配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6)强化土地用途管制。